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培养细腻的观察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在生活中发现美好与启示,能让作文更加引人入胜,加分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高中年味作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年味作文篇1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刚到老家,爷爷忙起来了。他带我去商店买了"福"字。经过爷爷一番叮嘱,我们开始认真贴"福"。爷爷说"福"字是带来吉祥幸福的,能祈祷在新一年过上幸福的日子,所以要用心贴,我们一听,干得不亦乐乎。我拿来一张金"福"字,往上贴时,爷爷说该把"福"字倒着贴,才能"福到"。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讲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门上倒着贴"福"!
除夕这天,奶奶忙了起来。她把磨好的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红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松糕的原料。爷爷早已在灶前把火烧得旺旺的,奶奶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会功夫,热气腾腾的咖啡色的松糕出锅了。我看得眼花,来不及欢呼,奶奶又娴熟地撒上芝麻﹑红枣。在一旁的我早已馋了,赶紧切下一块尝了尝,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好地道的家乡民间口味!
中午,奶奶用红薯粉做了红薯饺,馅是萝卜﹑瘦肉﹑豆腐﹑乌贼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传统的调料。一段时间后,奶奶把一个个红薯饺放入蒸笼,过了一会,蒸笼周围散发出阵阵香气!出笼后,只见个个晶莹剔透的红薯饺冲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为快,夹一个放入口中大嚼起来,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奶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的,慈祥地对我笑了笑说:"孙子,多吃点,这可是家乡的特产,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会收到寿桃,这是50﹑60﹑70﹑80﹑90甚至100岁老人的子女把寿桃送遍整个村子,他们送来时脸上洋溢着笑容,能让人感受到真心的付出,由衷的祝福。分寿桃的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长寿"。今年是奶奶70大寿,爸爸和爷爷挨家挨户地送寿桃,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亲情友情。家乡过年的味儿就是也不一样越!
初八,祠堂里又开始唱戏了。祠堂里楼上楼下是人满为患,笑声不断传来。我看了一会就不看了,因为我看不懂,也许是我没耐心,只能看热闹。最后只剩下妈妈和奶奶看。走出祠堂,锣鼓声、二胡声还能传出来很远。整个祠堂则五彩缤纷,台上的戏子演得惟妙惟肖,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初九,我们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的旅途。可家乡热闹的情景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老家的年味最浓!
高中年味作文篇2
一年一度的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放鞭炮,到处充满着喜庆、欢快的氛围。除夕夜,我们一家三口也不例外,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寻找中国的“年味”。
年三十为什么叫除夕呢?爸爸告诉我,版本有好多种,公认的说法是古时候有一个凶恶的怪兽叫做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夕最害怕红色和响声。于是年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户贴大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逐夕兽,以求得新的一年安宁。从此,这种习俗流传下来,年三十就被称为除夕。
中国的有着独特的年俗文化,如包饺子、贴门神、耍花灯,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期盼来年财源滚滚,吃鸡寓意“吉利”,吃鱼就是“年年有余”……不过,听说过年不能吃酸菜,说是“辛酸”;白菜也不能碰,说是“白干”。但我觉得,不能光靠这些食物决定来年的好运或厄运,想要得到上天的眷顾,是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得来的。
接着,爸爸妈妈聊起了自己的家乡过除夕的风俗。爸爸给我讲了湖南老家过年的习惯:在湖南,除夕的团圆饭是在除夕的早晨或中午开始的,食物一般有腊鱼、腊肉、油炸豆腐等,还有地瓜干和花生等零食。而且,豆腐是一定要吃的,因为豆腐谐音“多福”或“斗富”,寓意着新的一年更加富有、幸福。爸爸说,他小时候最盼望的事就是除夕观看花灯,还有耍杂技、变魔术和原汁原味的湖南花鼓戏。
妈妈是江苏人,她也讲起了小时候除夕的情景:在江苏,每家每户的团圆饭都是在晚上吃的,“鱼米之乡”的年夜饭一定少不了鱼,当然和湖南一样,豆腐也是必不可少的。妈妈小时候的新衣服是自家买布料,请裁缝做的,新鞋子是外婆亲手纳的千层底布鞋;初一还会跟同龄小朋友结伴去拜年,一圈下来就会“大获丰收”,瓜子、花生、糖果等把衣服口袋塞得满满的……
听了爸爸妈妈的讲述,我又想到:像我这种在上海大都市“土生土长”的“00后”,和爸妈他们这一代的过年方式就不一样了,主要是使用各种电子产品,并通过网络和老家的亲戚“团聚”。想和远方的亲戚聊天,可以使用qq、微信或微博私信的方式;如果想见到对方,还能用视频通话模式;想送给长辈一件礼物,能够先去网上挑选,再寄到对方家里;当然,压岁钱也不用给现金了,直接打入我的网上银行账户……于是,我把我的想法也说了一遍。“不过,”我又说,“这样过除夕,虽然省去了回老家时的旅途劳累,但总感觉缺少了家人团聚时的那种温馨味道,不如我们明年回老家过年吧!”爸爸妈妈齐声说“好”!
这时,我们仿佛闻听到了远方家乡的欢声笑语……
高中年味作文篇3
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一家老小坐在桌前乐呵呵地享受团圆饭的味道;年味是母亲亲手做的肉糕,肉卷的味道;年味是家家户户贴上“福”到了,红对联,大家喜笑颜开,只要是相识的人都会送上一句“过年好”的味道。年味是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孩子拥有压岁钱的快乐之情,是老人享受儿女环绕膝下的幸福之情。
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那时,母亲总会做很多好吃的。尽管母亲总是觉得过年办年货是他们大人比较繁琐的事情,还是不厌其烦的做几手过年必备的菜肴。
肉卷是我们家乡比较有名的当地特色菜。爸爸从集市上买来上十斤纯瘦肉放在案板上,妈妈两手拿着菜刀,“咚咚咚”地将肉剁成肉泥,拌上姜蒜盐和适量的鸡蛋清,将它们拌均匀后,捏成宽约5厘米,长约30厘米的条形,放在蒸笼格里。随后将灶膛里添柴火,将锅里的水烧开,再将蒸笼格放在水面上,约莫三十分钟左右,肉卷就熟了。妈妈将熟了的肉卷一条条放在案板上。这时,她总会叫我去村里的小卖部买点红色或是黄色的染料回来。把染料放在一个小碗里,加点水,趁肉卷还冒着热气,手指沾上染料均匀地涂抹在肉卷上,肉卷也因为这颜色的点缀而显得“秀色可餐”。每年过年,肉卷都会被切成薄薄的一片一片层层叠叠摆放在碗里呈圆形,待蒸热后,将碗的边沿靠着盘,快速的翻转将碗底朝上,将碗揭开,肉香扑鼻而来,夹上一片尝一口,香而不腻,入口即烂,温润可口,是老少皆宜的佳肴。
鱼糕的做法的肉卷差不多,只是材料有点区别。既然是“鱼糕”那就是用鱼肉做的。买来十斤重的大鱼,将刺剔掉,鱼肉剁成肉泥拌上姜蒜盐鸡蛋清,捏成长方形摆放在蒸笼格里,蒸熟后涂上颜料着色即可。蒸熟后的鱼糕比较筋斗,有嚼劲,当地人都喜欢下火锅吃。
童年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做糍粑。妈妈将蒸熟的糯米倒进之前早已经洗干净的一个有一米高的缸里。然后和父亲一人拿着一根棍子沿着缸底的边沿用棍子打糯米,边打边沿着缸边转动,直到糯米全部打烂黏在一起。妈妈趁热将他们捞起,揉成长方形,待冷却后就成“糍粑”了。因为糍粑放时间长了会干裂,妈妈就会将缸里放点水,将糍粑切成一块一块泡在水里,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水,这样,糍粑就能吃上大半年了。一般糍粑都是煎熟了吃的,其实,切成薄薄的一小片炸熟了吃也不错,酥脆可口,那香脆的味道比得上“薯片”了。
小时候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做“饼子”。几家人合伙做,一家家轮流来。一个大大的案板摆放在厨房,周围坐上七八人,各自分工,次序井然。先将面粉和上适量的油,放在锅内慢慢炒热,渐渐变成黄色,起锅,捏成团,我们称之为“酥”。将和好的面团捏成细长,一小段一小段的'扯掉扔给下家,大小均匀,接着就有人用擀面的工具将它擀开,这个工具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两遍是细长的,约10厘米,两只手刚好可以握住,中间是直径约有十厘米宽的圆柱形,两边用力,中间压出形状。面团擀开后,包上“酥”,再擀开,包上糖,捏成圆形,成饼状,一个一个放到锅里,摆满后拿到灶膛上将其烤熟,熟后将满锅的饼倒在之前已经洗干净的簸箕里冷却,这时,会有一个人专门负责包“饼子”。十个为一组,摆放在之前切好的正方形的红纸上,将两边多余的纸边折到中间,将饼滚动,纸头沾上米糊,封住。这一筒一筒的饼子就做好了。也成了过年走亲访友必带的礼品。“饼子”甜而不腻,酥香满口,也成了我们这个小城的特色小吃。“矮子馅饼”就是由家乡的饼子改良而来,如今,闻名全国。
在记忆里,每到大年三十这几天,家家户户是必定会贴上红对联的,大门口,房间门口,厨房门口,都会有,看着也喜庆。现在,却看不到那些红对联了。经济发展了,那些小吃基本上都不用做了,随处都可以买到。吃在嘴里,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我知道,那是过年的味道。记忆中的儿时年味,仍旧是那样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外公笑呵呵地发给我们这些孙子们崭新的压岁钱,母亲在厨房里忙碌年菜的身影,家家户户做饼子时谈笑风生的场景。如今的孩子过年,将会用电脑手机取代任何玩乐,成年人就是在一起打麻将,逝去的年味,是现在这些孩子们再也感受不到的,也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向往却又难以追寻的。
高中年味作文篇4
融情于景的时候,总能嗅到些,尝出些,想念些什么,毕竟那专属味道是可以涌上心头的。
在阳台上,吹着夜风,看着眼前黑黑的天还有拼命照亮它的路灯。虽然关着门,但也能隐约听见屋里的吵吵嚷嚷……今非昔比,这个鼠年没了年味,“福”也成了“蝠”,眼里也不再是一片热闹景象。只有偶尔驶过的小汽车。
大概是太怀念了,竟看见了记忆中的烟花在云层里绽放——“咻”“砰”“咻”“砰”。汽车驶过几辆后,火药味弥漫,视线里的烟花不再若隐若现、藏觅云中,而是切切实实的了。周围的景也不经意地变了,我竟置身于老家!
沿着熟悉的街道,游走在田中小径,嗅着泥土的芳香和火药味,我走到了圆河桥上。这儿的景色是最美的,四处的烟花这都看得见。河水偶尔随微风泛起涟漪,靠近些便是不令人排斥的鱼腥味,还有“迷雾”中的星辰同月亮倒映在水中央的梦幻美。烟花升空的声音接连不断,欢笑声也从身后传来。我看见了小时候的我,大概是九、十岁的样子,她正同一群哥哥姐姐点火玩仙女棒呢。颇冷的夜晚,偶尔起风。他们一边商量着明天去集市买食材烧烤,一边围成一个圆挡风。火光摇曳,刹那间,漆黑的夜晚燃起了更多光亮。欢欢喜喜,打打闹闹,幸福的味道。我不忍打扰,只好沿着桥走到对岸,偶尔羡慕地回头看他们嘻闹。
四处张望,走在陌生而熟悉的路,脑海里浮现出各种不知是想象还是过往的画面:我面对年夜饭的佳肴却钟情于冬酒。喝那温热过后的酒,其实只剩下嗓子里的温暖和心中的舒坦;积极地拜年,拿着压岁钱数个不停,总是能多数出些;在河边打水漂拾瓦片,玩不过就多数几个,急了便从地上抓一把丢进去,导致指甲盖儿里都是泥和沙;追赶着鸡跑,等它们扑腾翅膀又吓的跳起来;哭着闹着要烤红薯,但又不会,还嫌红薯吃起来又烫又脏,大概我只钟情于红薯的喷香诱人吧;霸占着水井、石磨,帮各家各户舀水,就连别人打年糕也要插一手。从不说累,乐在其中;跑到棋牌室,扎进烟味缭绕的老大爷老大娘堆里搓麻将、斗地主……
还没多久,就走到头了。还没回忆够,就听见公鸡打鸣了。随之而来的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这一早的炮仗应该是新婚,毕竟桥下已堵不动道了。这等凑热闹,我是很积极的。按人头涌动的方向连跑带跳地寻了过去,门口的人各个伸长脖子踮脚看,像被拎着脖子的鸭子。第一眼见着的就是我自己,这倒也不为惊奇,当时帮新娘拦新郎的就是我。那稚气的嗓音说着“不土不洋”的家乡话,足足拦了30分钟。等接走新娘后还放了一通鞭炮,泼了三盆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噼里啪啦”,响起喜庆,炸出习俗。新娘的父母还要哭着看女儿离开,哭不出也要扯着嗓子喊。这等是我无法理解的,明明是好日子眼角却带着泪?便不禁摇了摇头,身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姐姐,我能和你玩么?”回头看,她正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单纯的笑。她眼睛里有星星……
“起来了!十点了还睡,直接吃午饭吧!”我妈冲我吼着,我压根没心思回应,只是久久回不过神来,始终不敢相信这是场梦。真实到比现实还真切的梦,尤其是里面的味道:泥土芳香,红薯喷香,炮仗味,鱼腥味,年糕味,酒味,钱味,烟味……就连梦里的渴望和怀念都一直揪着我的心,眼角边早已干了的泪大概也是种纪念。我还记得,我与自己交谈甚欢。她羡慕我在城市过年有大电视看、可以不用走泥泞的小路,我羡慕她在老家拥有的一切。最爱的,大概是年味里的纯真美好,而不是如今得到不珍惜的情丝缠绵。
那个我说了:“姐姐你心中的味道好奇怪啊!只要你还喜欢,味道就可以一直在你身边啊。吃的闻的摸的心里想的,不都是吗?我有时候想吃糖但没有,就想想以前吃出的味道和感觉,心里也是甜甜的很满足。”
如若味道真是这般简单,那我何曾不喜欢过年味,而年味又何曾离开过我呢?以前都知道的,如今却没丝毫记忆。城市的一切都是那样遮遮掩掩不忍说破,就连年味也是如此。
好在,我找到它了。
高中年味作文篇5
丝丝寒意袭来,卷来浓浓的年味,乘着这席风,我和妈妈回到了家乡小城。
我们的小车钻出高速时,已是夜色,或许是兴奋,让在高速辗转了五六个小时的我毫无倦色。缓缓入城,划过车窗的景色让我既熟悉又陌生,不少新建的高楼拔地而起,仿佛为了新年而耸立,原来参差不齐的小商小店不见了踪影。如果不是呼吸着熟悉的家乡的空气,听到那深入骨髓的乡音,这霓虹灯装饰一新的新城真让我不敢认。此时那流动的一抹抹红色散发着的年味却是别样的温情。
淡淡的阳光透过窗户射进来,微凉的空气传来一阵阵浓香扑鼻。推开房门,原是对门的邻居在熏腊肉。抬头一望,小区家家户户的窗檐下挂满了各种腊味。凝结的油脂在阳光下散发出诱人的光泽。正当我垂涎三尺时,妈妈拽着我去购物。超市的阵仗让我震撼不已。随着欢快的喜庆音乐节奏,人们和缤纷满目的货品一起共舞。只觉人潮涌动,货品狂舞。我和妈妈在这节奏中很快堆满了一车的美食,却在出口处随着“长龙”摇摆了许久。这年味就如超市的装饰火焰般热烈。
大年三十,我们一家小三口,收拾停当,驾着小车前往乡下爷爷家团聚。行驶在城乡高速上,空气异常清新,青山绿水间,一栋栋造型新颖的乡村别墅,在牛毛细雨中色彩不失明丽。特别是人们特意为它们穿上的新年新装,色彩更是艳丽,那是充满年味的色彩。不到三十分钟,我们便来到爷爷新建的乡村别墅前,二叔一家已经来了,因为我在院子里看到了他的座驾。
乡村的厨房宽敞,还有柴火灶。媳妇婆婆们一番忙碌后,丰盛的年夜饭开席了。亲人们互相祝福过后,聊起了家常。“现在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也就这么十几二十年,这差距哪那么大。”爷爷笑哈哈地发表感慨,“以前用个油灯,省得不得了,看看现在家家户户亮堂堂。去个县里得靠两条腿,走个一整天,还得是利索的,看看现在家家小车,高速都到门口了,三十分钟不到就到了。”喝了点红酒的二叔摇头晃脑地接话:“还说您那时候,九九年我同学弄个直板手机有砖头那么大,把我羡慕得看看现在的手机功能强大得无法形容。想家了视频一下“没等叔叔说完,妈妈也插嘴了:“仅仅手机么,各方面的发展都超出我们的想象,生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富裕,城市乡里,你见着几个生活困难的人家吗?哪家不是好房子住着,好车子开着。”“现在,只要不懒,哪里都好生活。”奶奶也忍不住了。我坐在饭桌上,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地述说着各自的幸福。心里默默地想:中国人民是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人民,这绝不是虚言。年夜饭在谈笑声中结束,可幸福的年味在延绵。
夜幕中,璀璨的烟花绽放,隆隆的爆竹声迎接新年的到来。我静静咀嚼年的味道:年味在祖国高速发展中更新;在祖国繁荣富强中醇香;在人们幸福声中传递;在新一代的奋斗中传承。年的味道就是创新、富裕、幸福、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