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案5篇

时间:2025-07-03 作者:Lonesome

在制定教案时,需要考虑时间安排和课堂管理,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建议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下面是加分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静夜思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静夜思教案5篇

静夜思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说出来。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境,体会作者思乡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每到中秋节,人们总是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从各个地方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有的一家三口,吃团圆饭,有的一大家子欢聚一堂,月亮圆了,人也团圆了。同学们说说你们都是怎样过中秋的?

学生:……

教师:月儿圆了,人团聚了,这是人间最温暖的时候。可是,有一些人却由于各种原因回不了家,李白就是其中一个,只好借一首古诗表达他心中的感受。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本课的相关资源,引领学生一起走进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他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通过播放媒体资源和学生一起掌握本课生词的读音,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为下面的词句理解做好准备。

三、诗词赏析

1.理解课题的意思。

(1)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静夜思”就是诗人在什么时间怎么样?(在静静的夜晚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2.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板书:明月光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疑本义是怀疑的意思,在这里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导学生查字典。(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靠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好似地上结了霜)板书:地上霜

(3)教师启发学生把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合起来说一说,并给予学生及时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出自己的理解。

4.理解第三行诗句:

教师播放资源并定格在此画面,

请学生看图思考:诗人在干什么?(抬头看天空中的月亮)。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板书:举头望。进而启发学生说出这行诗的意思。(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抬头望( )的明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诗句。教师将资源定格在此画面上,引导学生看诗人的表情,说说他在想什么。

(他思念起家乡来)读第四行诗。板书:(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四、教师小结

教师:明月照在李白窗前,也照在家乡的土地上,他多么想立刻飞到亲人们的身旁啊,哪怕听听亲人的声音也好啊,可在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孤独地写下了这首静夜思,然后对着月亮深情朗诵,希望明月能带去他的思念,与祝福。你也来当一回李白吧,出示明月图,请小朋友也来对月朗读,齐读。

教师:大家真像小李白啊,你能完整地给我们讲讲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吗?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教师:月圆人团圆,李白孤身一人,客居他乡,望着皎洁的明月,思念故乡的情感就像潮水一般,迅速淹没了他。让我们完整的欣赏这首美丽忧伤的《静夜思》。欣赏课件后再次齐读全诗。教师播放本课资源中的古诗词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优美恬静的音乐下,诵读这首思乡诗,进一步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情。

五、课后思考

教师: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小朋友,当晚上月亮爬上树梢后,对着月亮公公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吗?把你想说的心里话画出来吧!

静夜思教案篇2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2个偏旁“亠、攵”。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当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二、教材说明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可准备描绘宁静月夜的图画、音乐,也可让学生选一处较为空旷的地方,观察夜空。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10个生字,“静”“床”“光”“望”“乡”是后鼻音,要读准。“静、夜、望、故”笔画较多,字形复杂,让学生多读读,多认认。要结合“夜、故”的认记,认识“亠、攵”这两个偏旁。

2。写字

“目、耳、头、米”是要求写的字,要让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是怎样摆放的。“头、米”的最后两笔是“”和“” (或“丶”),写时,要注意这两个笔画的呼应。

(三)朗读

要先让学生读准诗中的每一个字,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古诗的朗读,速度要稍慢,要有抑扬顿挫。五言诗,每句都有停顿,可一句句标出并示范朗读。在学生对诗意大概有所了解后,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诵,最后达到能够背诵。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四)词句

诗中的“疑”,可联系诗句理解;“霜”,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初冬时看到的霜;“低头”、“举头”这组反义词,可用动作示意。对于诗句的意思,只要大体了解就行,不必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

(五)实践活动

课后安排了一项“我会说”的练习,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和说话。学完这首诗,可布置学生留心观察夜晚的天空。观察以后,可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说一说。

对学生的发言,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相互吸取长处,丰富说话的内容。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释题

“思”,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

(二)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三)细读古诗

1。互相交流,读懂了哪些词句。如,说说自己见过的“霜”,用动作表示“举头”“低头”的意思等。

2。配乐朗读《静夜思》。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认记生字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六)练习写字

(七)布置作业

看看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说给同学听。

五、参考资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附近),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全家迁居四川江油,因此他一直把四川当作自己的故乡。李白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经历了唐朝由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他的一生中,既亲见了历史上的太平盛世,也遭遇到惨不忍睹的战乱祸端,他的诗歌创作是与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分不开的。李白一生怀着远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难言,在政治上也未能展翅凌云。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静夜思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女孩子巩固扇子舞的基本动作,知道扇子的高低变化,亮相的动作和笑脸的强调(重点)。

2.合唱部分的站姿和合唱方式的引导,拿竹简的男生的混唱配合(难点)。

3.培养幼儿的合唱的表现力以及合唱的积极性,并恰当运用于舞蹈中。

活动准备:

1.折扇三十三把,《静夜思》视频准备。

2.课前有过几次队形排练和舞蹈的基础。

3.请小朋友观看视频《静夜思》成品扇舞。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师:我们小朋友这次的大合唱排练的特别认真,为了使我们能更加熟练的`表演,我们要更加认真的学习。

二、基本部分:

1.巩固基本队形:现在让我们的扇子们也开始吧。(引导幼儿练习开扇)开花时,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请你们用动作来表示一下。(摇头、微笑等)

2.巩固基本动作:男孩子绕一圈后,女孩子开始边唱边扇风,“哗”花园里吹过一阵微风花儿被风一吹,会怎样?花儿们看到这么多的小朋友在看它们,有点害羞了,要收拢了(练习微笑)

师:我好象听到花儿们在说,小朋友们的花开得太低?让我们长高一点。(男孩子练习把竹简高举过头边抖扇)

3.反复练习:

a:现在,老师要听着音乐自己来一边。(幼儿跳第一段)

b:幼儿表演,提醒幼儿注意表情。

c:老师请男小朋友扮演大树和星星,女小朋友抢演开得高的花,请一部分幼儿进行演唱,(注意眼神对视和队形)(竹简高低)

d:这么多美丽的花,我都分不清哪一步漂亮了,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谁最美,(男孩和女孩的歌声比赛)

e:要拍照啦,请你们摆一个最漂亮的动作让我拍下来吧。(让幼儿摆造型、亮相)

f:男小朋友演唱和女孩子一起表演第二段。

4.幼儿表演。

a:刚才,小朋友用竹简装饰了美丽的花,还用扇子跳了好看的舞蹈。

b:老师给跳得好的孩子进行鼓励和动作的指导,让歌唱的幼儿休息一会。

三、评价表演情况。

1.评价幼儿练习情况。

2.表扬跳得好的幼儿,并要求学习舞蹈,用分组跳的形式学习。

四、结束部分。

1.引导幼儿用扇子当伞,竹简当柄,回家吧,并在合唱后补充水分。

活动反思:

排练中有很多幼儿喉咙不行了,在排练的时候注意让孩子多喝水,提醒幼儿保护自己的喉咙,减少唱歌的音量,重点记住节奏和动作,在比赛的时候再大声唱出来,黄晓润小朋友感冒很严重,但还是坚持来排练,值得表扬,鼓励幼儿清唱并多喝水。

静夜思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首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2、学会生字2个,词语2个。

3、能解释诗句中字、词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李白、学习、背诵和默写《静夜思》。

5、会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伴奏音乐、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介绍李白,背几首他的诗。

2、简短谈话,揭示第一首诗的题目。

3、释题。

二、学习这首诗的生字

1、谁会背这首诗?小黑板上补充诗句。

2、校对有哪些字不会写?

3、学习床、疑、霜,和易写错的低。

三、指导朗读

1、学生齐读。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的朗读特点。

3、跟着录音读课文。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明、疑、举、思)

2、学生试解。

3、教师补充校正。

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

第二句:疑,好像。好像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

第三句:举,抬。

第四句:思,思念,想念。低下头来思念自己的故乡的亲人。

4、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感情

1、看插图,讨论:

⑴ 诗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为什么觉得像是撒在地上的霜?(用霜 的寒冷来说明他乡没有故乡亲人的关怀的温暖。)

⑵ 静夜指深夜,诗人为什么在深夜站在窗前不睡觉呢?(看到月光,想起故乡。)

2、诗人这样思念、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思乡之情呢?

床前 明月 光,↗ 疑是 地上霜 。↘

举头 望明月,↗ 低头 思故乡。↘

⑴ 在领会全诗所表达的游子在外,思念家乡而夜不能寐的思乡之苦的.感情基础上,确定朗读的基调带有伤感,带有情思。

⑵ 按五言律诗的节律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怀节奏缓慢,语气伤感。

⑶ 一、三句末的延音给人以沉思;二、四句末的停顿则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极又无法言传的感情。全诗结尾则声断而气不断,把作者的思念之情从语流中得到充分表达。

配乐吟诗。

3、学生独立有感情地朗读。配乐

六、总结

学习李白的热爱家乡的思想。

静夜思教案篇5

教材说明: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教学总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说给别人听。

4、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情分析: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的幼儿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背诵多首古诗,其中又数《静夜思》最熟悉。再者,这首古诗诗句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诗和认字。

教学准备: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会认读生字,会书写“目、耳”。

2、会通过看图帮助理解诗句,体会当时的思乡意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3、初步学会由看到而联想到,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都说会背)

2、齐读。

3、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吗?举手表示。想不想每个人都会背这首诗,会讲这首诗的故事?

二、分层教学。

1、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2、分层次交流: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

三、知景、悟情、吟诵。

1、播放课件。

(1)观察并说说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2)那么古诗当中哪一句是描写我们看到的环境的。联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图理解。

(3)诗人李白看着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

(4)把李白的思乡之情用诗句表达出来,就是哪一句?联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图理解。

(5)看,诗人多了不起,用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就把自己远在异地他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古诗。

2、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那当时你为什么会想起他?(触景生情)

3、当时大诗人李白远在他乡异地,低头凝视屋内银白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课件,吟诵古诗。

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生字卡片认读,请生观察“光、霜、乡”的拼音有什么特别?渗透古诗押韵的特点。

2、分句认读诗句,指名四生读好拿着诗句排顺序。

3、齐读古诗,指导读好停顿。(板书)

4、大家学得这么好,靠的是你们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想,对吗?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目和耳”。(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2)、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学生练写。

(3)、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1、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背诵古诗。

2、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中一张照片让小朋友想起了自己远在异国他乡的妈妈……大诗人李白看到皎洁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小朋友,让我们再来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乡之人。朗诵古诗。

2、拓展说话:那小朋友来看看这副夜景,(播放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凄凉、很伤感的感觉)

3、看书中插图,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丽的感觉)

小组内说――指名说。

(从说中,孩子们学会了即使是同样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2、复习四个生字,选择生字,找朋友扩词。

三、巩固练习,强化积累。

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读。(领读生字。)

第二关:我会背。(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关:我知道。(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小组内比赛,选出获胜者,再由各获胜者进行比赛。)

四、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板书: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