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教案推荐7篇

时间:2025-03-10 作者:betray

在教案中,可以设计评价反馈机制,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案不仅是教学的蓝图,还需结合实际情况,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与高效完成,加分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前班教案推荐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前班教案推荐7篇

学前班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征对目前小孩子们都是独生子儿的现况,为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以及懂得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懂得如何做一个与别人友好相处的人

2.懂得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3.培养孩子们动脑动口和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讲给大家听。并体会到助人为乐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难点:如何懂得与别人友好相处。如何尊重他们,并能为他们给予怎样的帮助。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教学图片,录音机,帽子,各种动物的头像等。

活动过程

1.开场点题。拿着帽子,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的活动内容跟帽子有关。

2. 基本环节。请小朋友们说说这顶帽子,你可以把它拿来做什么呢?(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孩子们各抒己见。老师设难。假如小熊,小狗,他们遇到困难啦,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帮助他们呢?(可以在小组内讨论)然后请小朋友们说,老师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

3. 结束环节。让孩子们可以把以上所说的所见的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孩子们在轻音乐声中去认真倾听故事并体会。

4. 延伸环节。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身边同样有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如果有,你们会怎么做呢?懂得要助人为乐和与人相好相处。

教学反思

反思:通过上这堂活动课,让孩子们在动脑的同时又动手和动口,有意识地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懂得如何与人友好地相处;在活动中,及时与孩子们互动,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我也感觉到有些平常不太喜欢发言的孩子也跃跃欲试,争着举手来说,这让我觉得很欣慰,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比如说,在让他们小组内发言的时候,有些小组的孩子显得很松散;在听别人上台讲故事的时候,有些孩子不太认真,所以我会很努力地在这些方面改进,争取以后有更大的进步。

学前班教案篇2

知识与目标:

1、学会复韵母“ei” 能认清形,读准音。

2、学会“ei”的四个声调。

3、能正确拼读、书写音节。

方法与技能: 掌握复韵母的音、形及四声。

情感与态度: 掌握复韵母的音、形、标调方法,认字。

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配合学习ei的录音带、教学挂图和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卡片,读字母:“a、o、e、i、u、黒~”。

2.教师谈话: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ai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ei朋友好吗?请大家看黑板:

板书:10.ei、

二、看图学习复韵母ei的音形

(一)学习复韵母“ei”的音形

1.学习“ei”的音

(1)出示“ei”图: “ei”

问:你们能不能用学习“ai”的音形方法学习“ei”的音、形呀?4个同学为一组讨论,一会儿我们请每组的代表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2)请小组派出的小老师给大家讲“ei”的音形

(图上画的是一个小男孩用力在砍一棵枯树,小男孩发出的声音就是“ei”的音。请大家看枯树和小男孩手里拿的砍刀,共同构成“ei”的形。“ei”是由单韵母“e”和“i”组成的。)

(3)教师结合小老师的讲解要进行鼓励表扬,发给他们组一朵小红花。和他们学得一样好的小组也奖励一朵小红花。

(4)如果学生读得不准,教师适当进行必要讲解。

(二)总结复韵母的发音方法

(1)师讲:复韵母“ei”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一个整体,发音时,要先发第一个韵母的音,再从第一个韵母的音向第二个韵母的`音快速滑行,改变成第二个韵母的口形,口形由大逐渐交成“i”的口形。

(2)用这样的方法再试着读读“ei”,体会方法。

三、学习复韵母“ei”的四声

1.读“ei”3个复韵母

2.按顺序读6个单韵母“a、o、e、i、u、”,告诉学生他们是好兄弟,老大a,老二o,老三e,老四i,老四u,老六。

3.“ei”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那么在标调的时候,应该标在谁的头上呢?我们来学一首标调歌。板书出示标调小儿歌:

6个兄弟标调号,没a找o e,i u并列标调号,谁在后面送给谁。

(1)学生读读儿歌

(2)想想什么意思?

4.结合刚才的小儿歌试着给3个复韵母标调号。

(1)出示

ei ei ei ei

请同学想想应该怎样标调号?

(2)请同学到黑板上把复韵母标上四声调

5.学生练习读四声:

(1)自己读

(2)同桌读

(3)齐读

(4)按顺序读,不按顺序读。

板书设计:

ēi éi ěi èi

学前班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带盖的瓶子或盒子。

2、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已有经验打开各种各样的盖子,并用语言讲述打开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带盖瓶子和盒子,内装各种“小礼物”(数量略多于幼儿人数)。

2、易拉罐的旺仔牛奶、汽水和开瓶器

3、自制的套装礼盒一组。(大礼物盒—小礼物盒)

四、教学过程与指导:

(一)送礼物

1、打开大礼物箱

引导语:“小朋友,今天早上邮递员叔叔给许老师送来了一个大礼盒。”(出示大礼物箱)

引导语:“哇。这个礼盒大不大呀?猜猜看里面会是什么礼物呢?”(幼儿自由猜想并讲述)

引导语:“这个盒子里肯定装了许多的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到底装了什么礼物呢?谁来想办法打开这个礼物盒?”

幼儿演示打开的方法,师生共同小结:掰开盒子旁边的搭扣

2、打开小礼物箱

引导语:“请你告诉大家,里面到底是什么?我们一起把它拿出来,好吗?”(和幼儿一起取出礼物) “原来又是一个礼物盒。”(摇摇箱子)“听听里面有没有礼物啊?”

提问1:“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打开这个礼物盒呢?谁愿意来试一试?”

提问2:“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打开盖子的?”(拉开蝴蝶结)

提问3:“礼物盒里有什么呀?”(许多的瓶子和盒子)

(二)用各种方法打开“礼物”

1、引导语:“原来礼物都放在瓶子和盒子里,我们要想办法打开它,才能知道是什么礼物。好东西我们大家一起分享,老师把这些礼物送给每个小朋友,孩子们来,挑一个你喜欢的瓶子或盒子打开它,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2、幼儿尝试打开各种盖子,教师观察引导

引导语:“你可以告诉好朋友,你是用什么方法打开盖子的?”

观察要点:幼儿的情绪状态;幼儿打开盖子的方法;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等。

3、交流分享:

引导语:“你得到了一份什么礼物?你是用什么办法打开盖子的?”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真聪明,会用拉、转、抽、按、掰等办法打开各种各样的盖子。(边讲边通过手势帮助幼儿理解)

4、幼儿交换礼物盒,体验多种打开盖子的方法

引导语:“刚才,我们都打开了自己的礼物盒,现在请你把它盖好,然后和旁边的朋友换一换,试试看,你能打开他的礼物盒吗?”

幼儿尝试,教师观察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换礼物盒?是否乐意尝试不同的.开启盖子的方法?

小结语:“我们小朋友本领真大,都能打开好朋友的礼物盒,我们一起来夸夸自己——我真棒!”

(三)拓展丰富经验

1、引导语:“老师这里啊,还有一份礼物,你们看是什么呀?”(出示易拉罐装的旺仔牛奶)“这个盖子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打开呢?”

请幼儿演示方法,并帮助幼儿小结:“手指钩住盖子上的拉环,1、2、3,用力拉,打开喽!”

引导语:“请小朋友再想想,还有什么东西是和旺仔牛奶一样,要钩住拉环用力拉才能打开的?”(八宝粥、可乐、雪碧等)

2、引导语:“老师这里还有一样礼物,你们看是什么呀?”(出示汽水)

“这瓶汽水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打开呢?”(回忆生活经验:教师演示使用开瓶器打开瓶盖)

小结语:“今天我们小朋友真聪明!会打开各种各样的盖子,回家以后大家再去找找还有哪些有趣的盖子,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打开,然后来告诉大家,好吗?”

学前班教案篇4

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9课《y w》。

首先分析一下教材。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情景图。天气凉了,树叶落了,妈妈做新衣服给孩子穿。左上圆圈内是乌鸦妈妈捉虫子给小乌鸦吃。图中有两个声母。图画提供学习字母的情景,用以激发兴趣,引入本课要学的两个声母y w。图下是这两个声母的笔顺图示及它们在四线格中的书写规则。

第二部分是声母y w与表音表形图,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及四声,用以读准它们的音,认清它们的形。

第三部分是y w的书写,用以指导正确描红。

第四部分是图与相应的拼音词,用以练读拼音词,巩固所学的声母。

第五部分是填写声母和连声母图,用以记住23个声母的顺序。

接着说说我这节课的指导思想。这是一节新授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学习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该扶的扶,该放的放,实现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顺口溜,自己评价书写情况等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我还尽可能的让拼音生活化。比如:让学生用音节的四个声调组词、扩词。汉语拼音是一个枯燥的内容,结合一年级小朋友刚进校的心理与生理特点都不能把拼音的教学教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应该与游戏,趣味活动相结合为宜。

根据一年级这个年段孩子的特点,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认知方面:学会声母y w,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及四声,能读准音,认清形,了解yu 书写时两点省写的规则,正确书写。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和发现问题的习惯,乐于运用所学的知识。情感方面: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是y w及yi wu yu的发音。难点是正确区分yi y i和wu w u。

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抽读声母卡片和韵母卡片。

二、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出示情景图,问他们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小圆圈内画了什么内容?

相机出示y w yi wu。并告诉学生图上画的音节和声母就是我们本课要学的内容。

三、授新课

(一)

1、教学y的读音。

(1)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声母y,告诉学生y的读音和衣服的衣差不多。

(3)y和i的比较

2、y的字形及书写方法

(1)让学生说说y像什么,在自己总结出顺口溜。

(2)教学书写。在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先看书,然后由学生当小老师告诉大家怎么写,再和我一起书空写。最后描红,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整体认读音节yi

(1)让学生上台表演一个小故事。通过小故事让学生知道yi是整体认读音节。让学生表演比我单纯的说效果要好一些。

(2)教学yi的四声。

在这里让学生自己找朋友来巩固四声。还可以用一首儿歌串起来。

(二)

1、教学w的读音

(1)指导学生看图并出示声母告诉学生w的读音和小屋的屋很像。

(2)老师范读,学生自由怜惜。

(3)w和u的比较。

2、w的字形及书写方法

(1)说说w像什么,在自己总结出顺口溜。

(2)教学书写。

2、教学整体认读音节wu

(1)讲故事,引出整体认读音节wu。

(2)指导读法,指名试读。

(3)教学四声。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四声组词。

(三)

教学音节yu及四声。

1、故事引出yu

2、练习四声。

四、巩固练习

1、游戏;猜一猜。用游戏的方法复习巩固,学生比较感兴趣。

2、教儿歌,区别声母、韵母和音节。

最后说说学法。上课刚开始情景导入,用以激发兴趣,引入本课要学的内容。学生已经对声母有了初步的兴趣,背诵了大量的有关声母的儿歌或顺口溜。教学时要分别用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之间互助合作、互助学习、互助评价,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我觉得这节课整体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基本按课标把课上完。当在把握学生和课堂驾御这块还有待提高。

学前班教案篇5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球体和圆柱体的名称和特点,并能找出周围生活中和它们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教学准备:

球体和圆柱体

三、教学过程:

1、认识球体。

(1)出示圆片,问幼儿: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再出示皮球,问幼儿:皮球的形状和镜子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皮球是什么样子的/任意转动皮球,推动皮球,把皮球高举。低放,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皮球的样子、动态。

(2)让幼儿拿出自己的球,摸一摸,转转、推推、碰碰、来回滚动,充分感知球的特点。要求幼儿在玩球的过程中,要从各个方面仔细看,要动脑筋想,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3)在幼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幼儿讨论球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用语言概括出:球的样子不管从哪面看都是圆的。不管推它那边都能滚。

(4)告诉幼儿你们都知道像镜子那样的形状是圆形,那么像球这样,无论从那边看都是圆的,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滚的物体叫什么形呢??叫球体,再用儿歌小结:球体球体溜溜原圆,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5)出示大皮球、乒乓球、玻璃弹球,问幼儿: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它们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哪些地方一样?为什么都是球体??使幼儿真正掌握球体的特点,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实心、空心等影响,能对形状正确归类。

(6)让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哪些球行物体和近似球体的物体。

二、认识圆柱体

1、出示圆柱体,问幼儿:这是不是球体它和球体有什么不一样?它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摆弄圆柱体(用手上下摸一摸,来回将两端对着幼儿,将圆柱体横躺、竖躺桌上,两边推动),让幼儿观察圆柱体的形状、动态。

2、让幼儿拿出没削过的圆柱体铅笔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放在桌上推一推,比一比和球体的形状有什么不一样,和圆柱体的形状一样不一样,让幼儿充分感知圆柱体的特点。

3、在幼儿感知的基础上,让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说出铅笔和圆柱体都是长长的,从上到下一样粗,上面和下面都是圆形的,两个圆形一样大,推它只能两边滚,不能两头滚。(球带处都是圆的,哪个方向都能滚)4、小结:橡这样从上到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原形,两和圆一样大的物体叫圆柱体。

5、让幼儿举出生活中见到过的各种圆柱体物品和近似圆柱体的物品。

6、幼儿自己用纸制作圆柱体。制作前先让幼儿两个圆纸片重叠,确认两个圆一样大,将长方形纸对折,确认两边一样宽,按粘贴线把长方形贴成长筒,对准放在一个圆片上,再把另一个圆片盖上面,成一圆住体。通过制作活动,使幼儿更具体地认识圆柱体各部分的特点。

学前班教案篇6

目标:

1、能根据经验进行合理推断猜想,做简单的探究性实验

2、指导有的材料导电,有的不导电,他们各有用途

过程:

1、提出实验要求--大家都喜欢做实验。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两个小实验。

--做实验时有规则的,老师说活动开始时,大家才能动手,在老师讲话和小朋友发言时一定注意倾听

2、第一次实验--出示实验材料:电珠、电池、单线一段:怎样让电珠亮起来--教师提升幼儿的发言,并操作实验--请你也来试一试。幼儿分组实验--出示电路图并小结:电池里的电通过连接的电线传给了电珠,电珠就亮了。电线导电,可以帮我们输送电流

3、第二次实验--还有哪些材料导电呢?出示小实验材料。如果分别把它们连接在你们的电路中,小灯泡还会不会亮呢?先别动手,根据生活经验小组商量一下,猜一猜哪些会使小灯泡亮?哪些又不会呢?把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并互相说一下猜测理由--刚才的结果只是猜测,下面我们做实验来验证。材料分别放在8张凳子上。大家可自由选择到8个地方做实验。尽量把每种材料都试一试。

实验方法:把被测的物体连在电线的两旁,如果灯亮,说明该物体导电;如果灯不亮,说明该物体不导电。

--幼儿做导电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帮助--交流讨论:你们的实验结果与猜的'结果完全一样吗?那些材料能导电,哪些材料不导电?在交流过程中请幼儿示范。

--归纳引导:什么质地的材料能导电?什么质地的材料不能导电?

4、谁的本领大?

--人们利用导电的材料把电输送的人们需要他们的地方,利用不导电的材料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它的地方--到底谁的本领更大些呢?

--小结:他们的本领都很大,生活中,我们谁都离不开他们。

学前班教案篇7

汉语拼音

i u ü y w yi wu yu

课时目标

1、学会i u ü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学会正确读i u ü的带调韵母,知道i上标声调时,上面的小圆点不写。

3、学会声母y 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读准音,记清形,会照样子抄写。

4、学会声母y w与单韵母的拼音。

5、会正确读出yi、wu、yu的四声。

教学重点

i u ü y w及yi、wu、yü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

教学难点

读准i u ü的第二声和第三声。

课前准备

字母卡片:i u ü y w的放大图、四线格黑板、字母卡片(带调和不带调)

教学时间:3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i u ü三个单韵母,能认清字形,读准音。

2、学会正确认读i u ü的带调韵母。知道i上标声调时,上面的小圆点不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卡片复习单韵母a o e及其它们的四声。

2、教师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汉语拼音。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三个单韵母i u ü,希望每个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正确念、牢牢记。

(二)教学单韵母i。

1、观察说话。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图上画了一件衣服。)(要求:说一句完整的.话,用准量词。)

2、讲解:衣服的“衣”跟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第一个单韵母i的发音相同。

3、听音、发音。教师示范发音,注意看清老师的口形。老师发音时牙齿怎么样?(上下牙齿对齐。)顺口溜:牙齿对齐i i i。(齐读—开火车)

4、记忆字形:i像什么呢?在书上这件衣服只也藏着一个i,谁已经找到了?

5、教学i的四声。

(1)i和a o e一样,可以戴上四顶帽子。仔细看,i戴上帽子后和原来有什么不同?(出示:ī í ǐ ì)—i上的圆点不写。—是啊,戴上帽子把小圆点遮住了,所以i上标调去掉点。

(2)分组练习四声。教师范读:ī 这件衣服真好看!í 咦!我的铅笔在哪儿?ǐ拿把椅子您请坐。ì 你的意思我明白。

6、练习i的书写。

教师范写i,要求学生观察i的书写笔顺。(先写“1”,再在“1”上加点,两笔写成。)以及其在四线三格的位置。照着样子,临写三个。

(三)教学单韵母u。

1、看插图说话引出u:可以说:“一只乌鸦在树上做窝。”乌鸦的“乌”就是u。

2、示范发音,让学生听音,看口形。发u音,嘴唇拢圆,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向后缩,舌根抬起,发音口形不变。顺口溜:嘴巴突出u u u(领读,集体读,指名学生读。)

3、记字形:图上哪个地方像u字?(这只鸟窝像u形。)还像什么?(像只茶杯u u u)

4、教学u的四声。出示:ū ú ǔ ù

ū 第一顶帽子平平的,谁会念?ū ū ū 火车呜呜叫。

ú 第二顶帽子上山坡,谁会念?ú ú ú 没有就是“无”。

ǔ 第三顶帽子转个弯,谁会念?ǔ ǔ ǔ 一二三四五。

ù 第四顶帽子下山坡,谁会念?ù ù ù 我们爱公物。

5、练习u的书写,u一笔写成,住在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