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评价标准应明确,以便于学生自我检测和反思学习成果,教案中应列出所需的教学资源,避免上课时出现材料准备不足的情况,下面是加分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分豆豆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分豆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会歌曲的基础上,尝试用动作来表现炒豆豆的过程。
2、在游戏中尝试制定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已学会歌曲《炒豆豆》
活动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
复习歌曲《我有小手》
我们的小手除了会拍拍拍,还会干什么呢?
二、 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炒豆豆》的动作。
1、 幼儿创编“炒豆豆”的动作。
(1)歌表演:炒豆豆
(2)那两个小朋友怎么炒豆豆呢?
幼儿两两随乐自由做动作
(3)幼儿再炒一次,要求按音乐节奏来炒。
2、 创编翻跟头动作。
(1) 幼儿自由创编两人翻跟头的动作。
(2) 让幼儿展示不同的翻跟头的方法,帮助、指导个别不会翻跟头的幼儿
3、 随乐边唱边结伴完整做炒豆豆的动作。(两遍)
我们的锅应该在什么时候翻跟头呢?
三、 幼儿在掌握动作的基础上玩游戏。
1、 引出“豆豆”角色,共同想象并用身体动作表示“豆豆”在锅被炒时的样子。
2、 幼儿三人合作玩“炒豆豆”的游戏。
(1) 教师:“这次我们三人一组来玩一玩炒豆豆的游戏,之前你们要商量好谁来当豆豆,谁来当锅。
(2)幼儿尝试边炒边玩游戏,当歌曲唱到“一炒炒得翻跟头”时,引导幼儿发现豆豆被炒翻了,从而想出:“去找另一口锅”的办法。
(3)幼儿完整地边唱边玩游戏,一遍后,教师:“我们一起来问一问炒翻的豆豆是谁呀?”教师唱:“炒翻的豆豆就是他,咿呀儿呦。”
(4)交换同伴玩游戏两遍,
四、我们的锅太小了,一翻跟头,就把我们豆豆给翻出去了,那该怎么办呢?(变成大锅)
怎么才能变成一口大锅呢?(手拉手拉成一个大圆)
请部分幼儿当豆,随乐一起炒豆豆。
豆豆炒得真香呀,我们请其它班的小朋友一起来尝一尝吧!
小班分豆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游戏情境中学唱歌曲,并能用动作和表情表现不同味道的豆豆。
2、愿意与同伴一起唱歌、游戏,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甜豆豆、酸豆豆、辣豆豆图片若干。
2、钢琴伴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师:宝贝们,你们有没有吃过小豆豆呀?
师:今天我就带了一些小豆豆,啊哟,它们太调皮了、藏了起来,猜猜看,它会藏在哪里呢?
二、理解内容,学唱歌曲。
(一)学唱甜豆豆,表现甜甜的表情。
1、师:那我们来玩一个“点豆豆”的游戏,看看能不能把这个小豆豆点出来。
师:点出小豆豆了吗?(没有)那藏在哪里了呀?
师:原来在这里啊,那我们赶快用好听的声音把豆豆点出来吧!
2、师:诶,点出小豆豆了吗?这是一颗什么味道的豆豆呀?
幼:草莓味、西瓜味
师:为什么?你们从颜色上看觉得可能是草莓的、西瓜的。再看看这颗小豆豆的表情?
师:是笑眯眯的.,味道可好啦,是什么味道呀?
师:这是一颗甜豆豆。
师:这是什么豆呀?(甜豆豆)
师:吃了甜豆豆,表情都是笑眯眯的呢。
师:想不想来尝一尝?我也想呀!
师:还有谁想来尝尝?(个别幼儿尝试随乐做出品尝动作及甜甜的表情。)
师:谁还想尝尝看?那我们一起来吧!
3、师:你们笑的可真甜呀!用好听的声音再来点点小豆豆吧!
(二)学唱辣豆豆,表现辣辣的表情。
1、师:点豆豆的游戏好不好玩呀?还想不想玩?那你们觉得我这个口袋里还有没有小豆豆啦?
师:那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点豆豆吧!小手指,准备。
2、师:哎哟,这是一颗什么味道的豆豆呀?(辣豆豆)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辣豆豆的呀?
师:哦哟,辣的舌头都吐出来了!还有呢?
师:眼睛都瞪的大大的!这是一颗辣豆豆!
师:“这是什么豆呀?”(辣豆豆)
师:吃到辣豆豆,表情怎么样?我们来尝尝看。
师:这个宝宝吃到了一颗很辣的豆豆,我们一起来看看哦!(个别幼儿表演)
师:辣不辣呀?你表演得真棒!
师:这是什么豆呀?(辣豆豆)
3、师:我辣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你们敢不敢再来尝一尝辣豆豆呀?那就再来试试看吧!小手指准备!
(三)学唱酸豆豆,表现酸酸的表情。
1、师:、看来你们都吃到了辣豆豆,真是辣的不得了呀!甜豆豆、辣豆豆我们都吃过了,还有豆豆吗?你们觉得还有什么味道的豆豆?谁愿意到前面来点豆豆?我们一起帮帮他哦!
2、师:这是什么豆呀?(酸豆豆)
师:吃到酸豆豆是什么表情?我们来试试。
师:酸豆豆可真酸,我的牙都要酸掉了!
3、师:那你们好听的声音,再来一起点豆豆吧!
三、完整表演,体验乐趣。
1、师:我的口袋里还有豆豆吗?我来摸摸看哦,好像没有了也!不过我知道还有许多小豆豆藏在一个地方呢,想不想知道?我要把这个秘密告诉一位表演得最好的宝宝。谁表演得最好?都好的!那考考你们,尝到酸豆豆的表情?辣豆豆呢?甜豆豆?
师:哦哟哟,xx表演得真棒,快到前面来,一起来看看。酸豆豆、辣豆豆、甜豆豆?
师:表演的真好!我来告诉你哦。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能不能像他一样表演的这么棒呢?那你把秘密告诉他们吧!
2、师:在哪里呀?赶快找出小豆豆吧,贴在你的小手上。
师:你是什么豆?(依次询问三次)
师:接下来就来点点你们的小豆豆,先点哪边的?你们先来吧!小手指,准备!
师:你们做的真棒!想不想表演给客人老师们看看?轻轻起立面对客人老师吧,唱出好听的声音,要让客人老师一下子就知道你是什么味道的豆豆哦!
师:客人老师们,我们的宝宝们表演的怎么样?那为我们鼓鼓掌吧!
小班分豆豆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了解歌词熟悉旋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唱歌曲。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围裙
2、每人一把小铲子
3、炒豆豆的录象。
活动过程:
1、观看录象,引入课题
t:“美丽的秋天来了,许多庄稼都丰收了!黄豆也成熟了,我们来看看老爷爷、老奶奶在干什么呢?”(教师播放录象)
t:“他们在干什么呢?”(幼儿看,教师介绍打豆豆、炒豆豆的内容)
t:“有什么颜色的豆豆啊?豆豆在锅里还干什么了?”(认识黄豆和青豆,知道豆豆还在翻跟头呢!)
观看完,教师
t:“他们刚才在干什么啊?”(幼儿说说,帮助幼儿回忆)
2、熟悉歌词
t:“刚才他们在炒豆豆!”(教师有节奏的说歌词)
t:“你会象我一样来炒豆豆吗?”(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念歌词)
3、学唱歌曲
t:“今天我来做妈妈,给你们炒豆豆吃!”(教师系上围裙)
t:“我这还有一首关于炒豆豆的'歌曲呢!想听吗?听仔细了!”(教师清唱)
t:“还想再听一遍吗?”(再次倾听,加上钢琴伴奏)
t:“今天我用我的小手当铲子也来炒炒豆豆!我们一边炒一边唱!”(教师带领幼儿边动作边唱)
t:“我请来了小铲子,我们一起用小铲子边炒边唱!”(教师带领幼儿边做边唱)
4、活动延伸
t:“豆豆炒好了,好香啊!”(教师做闻豆豆的动作)
t:“你闻闻香不香?你来尝一尝!给旁边的小朋友吃一吃!”(幼儿做动作)
教师唱第二段歌词,引导幼儿送给别人吃
活动反思:
在幼儿阶段,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审美能力,首先得帮助幼儿感知、理解、熟悉音乐语言。本次活动的乐曲简短,歌词简单,活动进行之前幼儿已经很熟悉,民间韵味有了较深的感受,在充分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情节和动作的创编,自主体验、表现了对游戏音乐的审美感受。
小班分豆豆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掌握乐曲节拍,能够边用手打节拍边学习演唱歌曲。
2、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变游戏边学唱和巩固歌曲,通过观察玩游戏的方法,分辨游戏所蕴含的规则。
3、在游戏过程中尝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合怍游戏,初步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数豆豆
(l)教师出示一个浅浅的盘子,里面有若干颜色鲜亮,大小适中的豆豆,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些豆豆,描述豆豆的样子(教师可提示:"圆溜溜"的),教师事先告诉幼儿,这些豆豆是和小朋友玩游戏的,不是吃的,做完游戏了老师再给小朋友一些干净的豆豆吃。
(2)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和豆豆玩游戏的,教师伸出食指,-下-下"点豆豆",同时完整地清唱歌曲一遍:"一、二、三、四,数豆豆,豆儿豆儿圆溜溜,五、六、七、八,哎呦呦,装进我的小裤兜。"唱完歌曲,教师将几个豆豆放进裤兜,问小朋友:"豆豆装到哪里了?…'装了几个豆豆?"小朋友猜一猜。教师从裤兜里拿出豆豆,放在透明袋子里,和小朋友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
2、学唱歌曲
(1)教师提问:"老师刚才是怎么数豆豆的?"和幼儿一起回忆、熟悉歌词。教师用动作带幼儿说一遍歌词,然后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边唱歌曲边"点豆豆","猜豆豆"
(2)请个别小朋友到前面来"和豆豆玩游戏",大家一起唱歌,唱完歌曲这名小朋友装几个豆豆放进自己的裤兜,其他小朋友猜一猜他装了几个豆豆。再请他从裤兜里拿出豆豆放在透明袋子里,小朋友一起数数他装了几个豆豆。
3、跟钢琴伴奏唱歌、玩一占、豆豆"游戏
(1)小朋友们变变变,变成各种各样的豆豆,做出不同的'豆豆造型,说说自己是什么样的豆豆,老师变成一个大兜兜,大家来玩一个"点豆豆"的游戏。教师走到幼儿面前,和小朋友一起伸出食指,从第一个幼儿开始随着音乐节拍边唱歌边一个一个点小朋友,歌曲唱到最后一句,"装进我的小裤兜",老师张开手臂"装"小朋友,大家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
(2)接下来请一名幼儿在圈内一下一下"点豆豆"(点小朋友),"装豆豆"(双臂张开抱小朋友),"数豆豆"(数一数"装"了几个小朋友),接下来再由这名小朋友请下一个小朋友继续游戏,依次进行3-4名幼儿。
4、游戏:"豆豆钻兜兜"
(1)请两名配班教师手拉手搭成小桥的样子变一个"大兜兜",老师也变成"豆豆"和所有"小豆豆们"拉着衣服变成"一长串豆豆",大家一起边唱歇边用小脚-下-下踏着节拍从"大兜兜"下面钻过,唱玩歌曲最后一句,两名配班老师放下手"装豆豆",数数一共装了几个"豆豆"。
(2)请客人老师当"大兜兜",所有小朋友和客人老师一起唱歌玩游戏5、结束活动:跳个"豆豆舞"播放歌曲音乐,客人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边唱歌边跳"豆豆舞",结束活动。
播放歌曲原唱,小朋友在跟唱的同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加入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在间奏部份教师可通过"豆豆拉拉手""豆豆转个圈"等提示,让幼儿互相配合拉拉手、转个圈等,最后一句可互相抱一抱,进一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表现歌曲。
◆游戏玩法建议:
1、游戏:"点豆豆"。在初步熟悉歌曲内容之后,带幼儿完整跟唱歌曲时,教师可以和小朋友一起伸出食指,从第一个幼儿开始随着音乐节拍边唱歌边一个一个点小朋友,歌曲唱到最后一句,"装进我的小裤兜",老师张开手臂"装"小朋友,大家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再以此请个别小朋友"点豆豆"。
2、游戏:"豆豆钻兜兜"请两名配班教师手拉手搭成小桥的样子变一个"大兜兜",老师也变成"豆豆"和所有''小豆豆们"拉着衣服变成"一长串豆豆",大家一起边唱歌边用小脚-下-下踏着节拍从"大兜兜"下面钻过,唱玩歌曲最后一句,两名配班老师放下手"装豆豆",数数一共装了几个"豆豆"。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1--2小节,伸出右手食指,随音乐节奏做"数"的动作。
3-4小节,两手相对做"圆"的动作。
5-6小节,第五小节做"数"的动作,第六小节双手摊开。
7-8小节,两手随音乐节奏做"装进裤兜"的动作。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来看,在活动中是不需要使用图谱的,在活动中我加入了图谱反倒是让孩子们觉得是无所适从了。在第一部分熟悉歌词时,只要和孩子们一起边指着豆豆,边数一数就好了,这样孩子们就清楚易懂。
整首歌曲的调子是有一定难度的,今天的活动由于熟悉歌词上掌握的不太好,所以在后面的歌唱部分也就打了折扣,孩子们不敢唱出来,由于我自身的原因,比较紧张,所以在学唱歌曲部分一带而过,孩子们没有透彻理解歌词的内容,比如:哎哟哟,是很开心的,应该让孩子们一起来做一做开心的动作,还可以请孩子们伸出一只小手,另外一只手当做盆子,来数豆豆,这样趣味性就更浓厚了。
所以这个活动还需要进一步的作调整。
小班分豆豆教案篇5
活动目标:
理解儿歌《蚂蚁搬豆》的内容,提高学习儿歌的兴趣。
通过活动,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通过幼儿的表演,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蚂蚁头饰。
2,布置三个蚂蚁洞穴,并用小垫子和绿布制作三粒豆。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蚂蚁头饰。这是谁呀 蚂蚁喜欢吃什么 他们住在哪里
2,教师扮演蚂蚁妈妈,幼儿扮演小蚂蚁,一起来到事先布置好的场地上。蚂蚁妈妈带领小蚂蚁在洞口边自由玩耍边议论。看,这儿有什么 我们蚂蚁最喜欢吃豆,我们把他搬进洞里去吧!谁愿意来搬豆 (请一个幼儿来搬豆)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一只蚂蚁搬得动豆子吗 那怎么办 (许多蚂蚁一起抬着豆进洞)
小蚂蚁们,快进洞吃豆吧。(幼儿模仿蚂蚁吃豆状)
二,学习儿歌
1,引导幼儿讨论。
一只蚂蚁去搬豆,他搬得动吗 为什么 怎样才能搬动呢 为什么许多蚂蚁就能把豆抬起来呢
2,学习儿歌。
这儿有一首儿歌,讲的就是蚂蚁搬豆的事。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儿歌两遍,要求幼儿边听边记忆。
3,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1)一只蚂蚁在洞口发现了什么
幼儿分句学念儿歌并作相应动作。(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
2)这只蚂蚁是怎么搬豆的 他搬得动吗 他急得怎样
幼儿分句学念儿歌并作相应动作(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
3)小蚂蚁怎么办呢 (让个别幼儿回答)
小结:许多蚂蚁一起把豆搬起来,这个动作叫"抬"。
4)幼儿分句学念儿歌并做相应的动作(许多蚂蚁来搬豆,一起抬着回家走)。
3,完整地朗诵儿歌。
小班分豆豆教案篇6
设计意图:
以《瑞典狂想曲》开展系列同课异构活动,幼儿喜欢炒豆豆的游戏,通过在音乐种豆豆、浇水、松土等情境中,在"炒豆豆"时,能通过互动、爆豆豆等激发幼儿游戏的乐趣,在音乐中进行情境表演,感受音乐的活泼、轻松的氛围,体现三段体的结构,大胆进行创编,体验游戏乐趣。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瑞典狂想曲》活泼轻松的氛围,借助图谱支架,表现音乐三段体的旋律变化。
2.能根据情节大胆创编游戏动作,在句末音处表现"爆豆豆"的趣味情节。
3.提高与同伴合作游戏的水平,分享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图谱一份。
2.音乐《瑞典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节,直接导入。
教师:昨天老师在农场锄地时,挖到了几粒种子,是什么种子呀?我们把它种下去,看看它能长出什么来?
教师:怎么种呀?
二、借助图谱,欣赏音乐。
(一)探索a段音乐,尝试玩"种种子"的游戏。
1.三个合作,随乐有节奏地去农场种菜。(分角色表演)
2.创编动作,分种子和劳动者角色表现音乐。
教师:种子种好了,接下来要做什么啊?(给种子浇水、松土)
3.完整倾听a段。
出示节奏图谱,欣赏音乐。
4.完整表演a段。
(二)探索b段音乐,尝试玩"种子生长"的游戏。
1.创编种子成长动作。
2.种子和小农夫互动。
3.创编摘豆子动作。
4.听音乐合拍表演。
(三)探索c段音乐,尝试玩"炒豆豆"的游戏。
1.探索炒豆豆的方法,学会看图谱,理解并表现乐句末换锅"爆豆豆"。
教师:豆豆成熟,接下来该干嘛了?(炒豆豆)
2.听着音乐玩炒豆豆游戏。
三、完整表演,分享快乐。
活动延伸:
1.尝试迁移经验,表现"炒豆豆"更加高级的玩法(翻锅炒豆)。
2.尝试将生活中的其他情景创编成音乐游戏。
小班分豆豆教案篇7
游戏目标:
1.练习站立侧翻身,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2.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4.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游戏准备:
熟练儿歌的内容游戏玩法:
幼儿俩人一组,手拉手相对站立,边念儿歌边左右摆动双手,念至儿歌最后一个字时俩人同时从手臂下翻身。游戏规则:幼儿俩手必须拉紧不能松开附儿歌:炒炒炒,炒豆豆炒完豆豆翻筋斗
活动反思:
这节体育活动的设计来源于一个音乐游戏,想让幼儿在体验炒豆子快乐气氛的同时学习双脚并拢,双手抱住脚腕,前后滚动的动作,并能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真实、快乐的学习环境,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情绪高涨。
活动中比较成功的方面是:
1、整个活动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
活动的热身部分教师选用了一段欢快《小白马》音乐,幼儿很快投入到活动中,跟着教师做着各种动作。此外,教师选了激昂和低沉两段不同风格的音乐,根据音乐风格的差异性,让幼儿自己感受、理解并区分音乐,学做高人、矮人,幼儿的完成情况还是很好的。在活动的主体部分幼儿在练习动作的同时,教师也不忘利用音乐来烘托炒豆子时的热闹场景。最后,结束部分,教师让幼儿听音乐做放松体验炒好豆子以后的喜悦心情。整个活动都离不开音乐,音乐也使活动变得更加充实。
2、游戏,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
原本枯燥的动作练习,以炒豆子的游戏形式组织起来,幼儿比较感兴趣,使活动更加生动,幼儿成了一粒粒小豆子,让幼儿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也更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游戏中幼儿能更专注的进行动作的练习。
3、利用同一个学具,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活动中幼儿的学具只有一根绳,一会儿是骑马的缰绳,一会儿是豆豆王国的迷宫,一会儿可以变成个大锅子,一会儿又拿起来跳舞庆祝,教师始终发挥着学具的作用,思维比较开阔。
4、分组练习,关注个别。
教师采用分组练习的目的是能更好的关注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的状况,辅助个别有困难的孩子,坚固整体和个别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