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让我们在逻辑推理中找到乐趣,增强了我们的思维能力,练习写作不同类型的作文,有助于提升综合写作能力和应对各种题材的能力,加分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优秀的中华文化作文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优秀的中华文化作文篇1
很荣幸参加宁海县首届公共道德讲堂。大讲堂的宗旨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富强”。
说到“中华文化”四个字,人们自然会想到一个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句子,这是教科书中用来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常用语句。但是,如果你问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有多少人能回答呢?正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作为一个中国人,炎黄和中国人的后裔,但我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我认为这是让我感到羞耻的事情,这让我感到难过。事情。
虽然只有四天的学习时间,但让我受益匪浅,有了深刻的认识。我没有资格和能力向大家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因为即使我现在在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如果我想真正了解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千年前的古圣,我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和修行!我能做的就是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说说我这四天的学习感受吧!大讲堂整个学习过程是免费的,除了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实属罕见。据我所知,参加报告厅的志愿者有500多人。我想每个人都知道“志愿者”是什么意思,除了最脏最累的工作,他们的贡献是没有报酬的。我想说的不仅仅是志愿者的概念,而是他们受人尊敬的品格。当有人鞠躬时,他们必须达到九十度。无论年龄大小,他们都被称为“老师”。
每当观众鼓掌时,志愿者就站在一旁。我们必须鞠躬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这四天,我看到的加上我没看到的,我不知道他们的志愿者每个人鞠躬了多少。真是数不胜数。在这些志愿者中,从八十多岁的老人到十一、十二岁的孩子,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怎么能被称为“老师”呢?他们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这些志愿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谢谢,谢谢!每天到达会场后,他们都会背诵《弟子指南》。观众人数超过3000人。他们背诵经典,有的甚至还记得。最难忘的是“父母请不要拖延;父母的命令,行”“不要偷懒”是做人子的原则。一位讲师说,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也就是“孝”二字就是“德”字。不要拖延;父母令,不可偷懒”;与兄弟朋友,“兄弟朋友,兄弟敬重;兄弟孝在中”;对待自己的行为要“早起,晚睡”;老去容易,但要珍惜这段时间”;与人相处,“人人都要爱;天是一样的,地是一样的”等等。行为的理由太多了。讲座的内容我就不细说了,因为我无法用几句话来阐述和描述清楚。讲座中,活动的部分让人哭笑不得,激动的部分让人手心发麻。有几次我泪流满面,哽咽着低下头,只是举行了闭幕式。在观看讲座精彩片段时,我看到屏幕上有一行字:志愿者不忍浪费一粒粮食。屏幕上出现了打包饭盒的志愿者,笑眯眯地吃着从观众手中回收的饭盒里的剩饭。有些人甚至看到相机尴尬地避开他们。
这时候,我已经不能再接受它们了。看完吃剩饭的镜头,我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低下头,任由泪水滑过脸颊,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心里更像是被针扎了一样。我的脑海里充满了“不想对别人做的事,不要对别人做”。虽然这四天我已经吃光了所有的食物,但我的内心仍然感到深深的自责和痛苦。或许,面对传承了五千多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我还很年轻,很懵懂,但我知道,我有义务和责任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今天,尤为重要!
优秀的中华文化作文篇2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
春节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包饺子、放鞭炮、吃团圆饭、看春晚,特别有意思,我们家也就是一样的。到了傍晚,我们全家人开始包起饺子来,可我怎么也做不好,不是露馅了,这就是张着个大嘴巴。妈妈看见了我着急的样子,笑着说道:“小笨蛋,你在面饼里面的中间放置放上少许的肉馅之后,再对折起来,用手捏成扇子的形状,就可以了,试试看。”我照着妈妈的说法,小心翼翼地开始包。果然不出所料,一个饺子很快就成功了,我高兴的又蹦又跳的。我一边继续包着饺子,一边体验着收获的喜悦:有些事情真的是看来容易,做来难啊;不过,只要我们肯努力,就会走向成功的。
饺子做好后,开始吃团圆饭,一家人欢聚一堂。饭后,离春晚的直播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与家人玩起了扑克,每一局过后,都会有人的脸颊上粘个小纸条,我抱着侥幸的心理,却最终也就是难逃劫难。一转眼,到了八点钟,我与爷爷、奶奶一起来到了电视机旁,可因为座位的问题吵了起来,我提议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应该坐有前面。”爸爸反对说道:“不行,应该按大小个儿来排顺序!”……我们吵着吵着爷爷与奶奶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坐在了最前面的位置,而我与爸爸只能坐在后排了。这时,只见爷爷幸灾乐祸地说:“这就叫做‘鹬蚌相争,渔翁的利’啊。”我与爸爸互相对视了一眼,几乎同时叹了一口气,唉,只能这样了。
瞧,这就是我们传统的春节,它不仅是个团聚的节日,更是欢乐的节日,我爱春节。
优秀的中华文化作文篇3
中国的传统艺术丰富多彩,有剪纸,陶瓷、中国结、泥人面塑,还有糖画等等。在这些传统艺术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糖画了。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这一颇具四川地方特色的工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相传它是在古代“糖丞相”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记得以前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门口就有卖糖画的艺人,卖糖画的人身边总是密密麻麻的围满了人,人们不约而同地都被这种奇妙的艺术所吸引。我也让爷爷给我买过糖画。卖糖画的老爷爷先拿出一个轮盘,轮盘上有一根指针,指针的四周绘制了一些动物的图案,老爷爷让我自己拨动指针,指针转到哪个图案,老爷爷就为我制作哪种图案。我转到了一个蝴蝶图案。只见制作糖画的老爷爷以勺子为“笔”、糖稀为“墨”,将糖稀在石墨板上快速勾勒一气呵成,不到两分钟一只翩翩起舞的糖蝴蝶就在老爷爷的“笔”下跃然纸上。这时,老爷爷在图案的中轴上,放上一根细长的竹签,等到糖稀完全冷却,老爷爷小心翼翼地用一把铲子,将糖画轻轻地铲起来,递到我的手中。老爷爷制作出来的糖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将金黄透明的蝴蝶糖画拿在手中,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小心翼翼地走出人群,半天也舍不得吃掉这美丽的艺术品。
但是到了现在,街上已经很少见到卖糖画的艺人了。爸爸妈妈说,现在会做糖画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我真希望学习这门传统艺术人渐渐多起来,将这颗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璀璨明珠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优秀的中华文化作文篇4
9月20日,作为小记者,我有幸参加了在镇江博物馆举行的“中秋明月雅乐诗会”活动。
活动一开始,就是庄严的拜月仪式。只见舞台上一个身穿黑色汉服的男士和一个身穿绿色汉服的女士,来到祭台前,祭台上有一些水果作为供品,他们点燃红蜡烛,等待着祭司的到来。这时一个身穿华美汉服的女士优雅地来到祭台前,原来她就是今天拜月的主祭司,主持人还选了几个小朋友和家长也参加拜月仪式,他们在主祭司的带领下,恭敬地点燃香火,深深地向月亮的方向鞠躬行礼,以表示对月亮的尊敬,期待月神降福人间。
接下来主持人介绍汉服的演变过程,通过介绍我明白了汉服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汉魏、唐宋、元明等各个时期,但是不管在哪个时期,汉服总是那么华美、飘逸。
最后是此次活动最精彩的部分——雅乐诗会,只见一个个身穿汉服的男女在悠扬的古琴声中,深情地吟诵着一首首有关月亮的`诗词,我仿佛和古人一起,感受着月亮的美好,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大家一起吟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深深地陶醉在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之中。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水调歌头》优美的歌声中,此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优秀的中华文化作文篇5
前不久,我和其他小记者看了一场木偶戏。
这场戏主要讲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因为全程都是说本地土话,实在听不清楚,只能靠妈妈翻译。不过也很开心,毕竟第一次看木偶戏,很新奇,想不到家乡还有这么有趣的艺术。
后来才知道,木偶戏是我们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了不起。不禁对木偶戏的演员们充满了钦佩。
演出结束,我们找到演员们采访。这些老艺人的年龄都已有70多了,他们自己说“快不能演了”。
老演员们告诉我们,玉林本地的木偶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唐朝的时候就有了。天啊,原来是那么久远的了,太不可思议了。“今天演的《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就是为你们警醒,这是我们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你们好好传承下去!”
不过说是这样说,老演员们感叹说“要想传承下去也是困难重重”,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去高档次的电影厅看3d、5d电影,根本不愿意来这,更别说传承下来,到时候可能连会拿木偶的人也找不到……”,说到这儿,面前的这位老艺人眼里有一丝丝亮光,他流泪了。
木偶戏虽结束,我耳边却动荡着那位老艺人的声音,回想着老艺人说的话。真的,就连爸爸——电脑和手机几乎成为他最重要的宝贝,有谁有兴趣去关心那么“落后”的东西呢?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下去,确实值得人们思量呀!老艺人们和我外公那辈人的兴趣爱好,我们不可能只凭着学业单一地来传承。要想跨过这一个门槛,必须要接好这一棒,告诉后代们,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才可能永久地使它成为我们的骄傲。
就比如说我们的敦煌壁画,日子是一年年地过去,可是,总有一天它终究会消失,那我们的后代,就只能在它没有消失之前,尽量去把它拍成记录片,放在文学馆里存放着,给后人们看……我们的木偶戏也不例外,当然少不了影音资料,但如果我们继承了文化的传承,它就不会消失!
优秀的中华文化作文篇6
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西方节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