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质5篇

时间:2025-03-03 作者:dopmitopy

撰写教案是教师与同行分享经验与智慧的重要方式,教案的设计需要兼顾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是加分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质5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公鸡与小鸭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本课的7 个新词,学会组成这些词的7个生字和一个新部首:“又”(又字旁)。

教学重点

认识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的精神。

教学难点

看图认识事物,理解字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

教学道具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头饰。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以前学过的课文里,我们学过小鸡、小猫、小狗和小牛请小山羊吃东西的一篇课文,知道了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讲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新课文。

(板书课题)

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我们应该懂得朋友有了困难后要怎样做,了解它们各有什么本领。

二、解题。

请同学们读题。

从题目上看,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事呢?

(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事)

讲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看这5幅图,把5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引导学生概括了解图意,说图意)

三、初读课文,识生字字音,标明自然段。

1.自由练读。

要求:对照拼音读准字音,把田字格中的生字在课文中画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朗读课文。

3.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情况。

4.找5个学生每人朗读一个自然段,把自然段在书上标明。

5.说说本文主要讲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什么事?

(小公鸡帮助小鸭子捉虫吃,小鸭子帮小公鸡捉鱼把小公鸡从水里救出来的事)

使学生从整体上粗知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朗读课文。

二、一段一段学习课文,结合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

(1)小公鸡和小鸭子去做什么?

(2)观察第一幅图,注意他们走在什么地方?身边有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通过读第一段和看图,体会小公鸡和小鸭子十分愉快的心情)

朗读第一段。

2.读第二段。

(1)他们来到什么地方?

(草堆旁)(在图上指出草堆,认识草堆。)

它们在草堆里干什么?

(小公鸡帮助小鸭子捉虫吃)

(2)引导学生用笔画出小公鸡帮助小鸭子的句子。

(3)小公鸡是“捉到虫子就给小鸭子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观察图上小公鸡叼着一只虫送给小鸭子吃的情形,理解这句话是说:小公鸡捉到一条虫就给小鸭子吃一条,捉到几条就给小鸭子吃几条)

(4)小公鸡看见什么就捉虫给小鸭子吃呢?引导学生联系前一句“小鸭子急得直叫唤”思考。先理解“直叫唤”的意思

(是一个劲地叫唤的意思)

再分析小鸭子当时的心情怎样?

(非常着急)

(5)小公鸡为什么捉到虫子就给小鸭子吃呢?

(要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小鸭子的嘴和爪子与小公鸡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与捉虫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懂得小鸭子扁扁的嘴,带有蹼的脚很不容易捉到虫。再联系小鸭子十分着急直叫唤的样子分析思考,理解小公鸡看到小鸭子干着急捉不到虫子,就想到要帮助小鸭子解决困难,所以才那样做。从而认识小公鸡的好品德)

3. 读第三段。

(1)他们来到小河边做什么?

(小鸭子要给小公鸡捉鱼吃。小公鸡偷偷地下了水)

(2)画出小鸭子帮助小公鸡的句子。

(3)朗读小鸭子说的话。先说说小鸭子为什么一连说了两个“不行”?

(他知道小公鸡不会游泳,看到小公鸡要下水,怕他淹着非常着急,所以才说了两个不行)

应该怎样朗读小鸭子的话呢?

指导朗读。

小公鸡听了小鸭子的话以后怎样做的?

(偷偷地下了水)

什么是“偷偷地下水”呢?

(没有让小鸭子知道就下水了)

你们想一想,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呢?

(会被淹着、出危险。)

4.读第四段。

(1)观察第四幅图,注意图上小鸭子和小公鸡各在做什么?

(小鸭子正在捉鱼,小公鸡在水中扑腾着在呼救)

(2)小鸭子正在水中捉鱼听到了什么?

(听到小公鸡喊“救命”)

小鸭子是怎样做的?画出讲小鸭子动作的词语。

(3)“飞快地游”是怎样游?

(游水的动作特别快)

谁能做个动作表演一下?小鸭子为什么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爬到自己的背上呢?

指导学生结合看图,联系前一句话,弄清小公鸡不会游泳,正在水中挣扎,情况十分危急,为了救小公鸡,小鸭子才这样做的,从中认识小鸭子抢救小伙伴的可贵精神。

请同学们体会一下当时的情况,读一读,指导朗读。

5.读第五段。

(1)故事的结果怎样?

(小公鸡得救了,他感谢小鸭子)

(2)小公鸡对小鸭子说了什么?

(读课文中的.句子)

他是怎样说的?

(指导学生体会小公鸡的心情,读出感谢和不好意思的语气)

小公鸡为什么这样说?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五幅图小公鸡浑身是水,低下头的表情,联系前文偷偷下水的做法,体会其后悔的心情。)

三、朗读全文,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以后,你喜欢小公鸡还是小鸭子?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认识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的品质,谈自己的感受)

第三课时

一、识记字形,组词,练习书写。

虫:“中”下面加一提一点。指导书空,写字头。组词:虫子、飞虫、小虫等。

河:左右结构。左边之所以是三点水,是因为河与水有关。组词:小河、河水、河边、河岸等。

面:笔顺:横、撇、竖、横折钩、竖、竖、横、横、横。 组词:后面、前面、右面、左面等。 理解学义。

对:左右结构。左边的“又”是新部首,要指导学生掌握。对,在本课当作“跟”、“与”讲。可以采取换词的方法理解词义。 两个字写端正。

二、指导书写。

三、指导完成课后作业 。

四、找同学戴上头饰,表演童话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

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2》,改变了以往教材中单独学习单韵母i、u、ü及四声的形式,而同时出现了声母y、w及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的学习和认读。这样的安排,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减缓学习坡度,适应儿童学习认知的特点,增加对新知识的兴趣,我采取了以下步骤来完成教与学。

本课可采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i、u、ü”的认读和书写,第二课时可进入“y、w”及“yi、wu、yu”的认知学习了,具体措施如下:

一、童话引入,激发兴趣

在导入“y”和“yi”的新课学习时,我采用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来导入新课:

星期天,小i(出示卡片i)一早醒来,就吵着要妈妈带她去欢乐谷游玩。小i的妈妈是大y(随机出示卡片y,指导读法)。大y妈妈把小i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牵着她的手出门了,(这时出示音节yi),一路上,大家都和她们母女俩打招呼,称她们为yi(随机编顺口溜指导读法:大y小i一起走,还读i)。欢乐谷里的人真多啊!大y妈妈担心小i走失了,紧紧地牵着她的手,一步也不离开,所以“yi”是不分开的。

枯燥的内容,赋予极有生命的.童话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yi”的四声在语言环境里的读法也是轻而易举的。

二、自编故事,积极参与

在第一步的激趣基础上,把学生分成4人学习小组,共同动脑,自编“w、wu”的童话故事,学生马上就能自如地编出相应的故事,还把读音编成儿歌:大w小u在一起,不分离,还读wu。但是在编“yu”的童话故事上,学生遇到了阻碍,这时,教师灵机牵引故事的上半部分:“小ü的爸爸、妈妈都出差了,没人带他出去玩,怎么办呢?小ü在家急得大哭起来……”故事的下半部,可让学生自由讨论续延下去。果然,就有学生初露头角了:

“y妈妈见了,连忙去叫小ü,小ü见了,咧开嘴笑了,把眼泪擦干,牵着y妈妈的手走了。所以,小ü和y妈妈在一起,两点也不见了,可以编作顺口溜:大y小ü在一起,去两点还读ü。”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语言,共同的参与,集体的智慧,当然有意外的效果。

三、动手操作,巩固提高

在学生掌握了各字母和音节的基本读音后,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巩固、加强、提高。

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反馈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说,学生动手拿卡片,如:

声母y,韵母i,音节yi。

声母w,韵母u,音节wu。

声母y,韵母ü,音节yu。

这个游戏可交替着进行,在动手过程中同时动脑,对相同读音不同意义的字母和音节的掌握,在卡片游戏中快乐地掌握了。

总之,拼音教学赋予教师的是情和智的统一与和谐,只要教师肯动心智,富有一颗童稚的心,定会事半功倍,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3

一、谈话激趣

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学习汉语拼音了,在拼音王国里你们将认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你们高兴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读注音读物,是我们学习的好助手。你们想不想学好它呀?要想学好汉语拼音,你们上课就要积极动脑筋,专心听讲才行呢!请你们跟读读这首小儿歌:“学习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这节课我们先认识3个朋友“aoe”。

二、学习3个单韵母的音形

(一)学习单韵母“a”

1、出示a的图片:

(1)问:图上画的是谁?她们在干什么?你们让医生看过嗓子吗?会发出什么声音?

(2)讲:你们看医生在给小女孩看嗓子,小女孩同样也发出“啊”的声音。这个“啊”就是字母“a”的读音。发音时把嘴张大,舌头不动,舌面中间微微隆起,唇不动。自己试试?

(3)教师范读“a”。

(4)学生练读“a”。

2、学习“a”的形

(1)问:小女孩的头是什么形状的?她头后梳的是什么小辫子?比较一下与“a”的什么地方相似?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形?

(3)学记忆小儿歌:圆圆脸蛋翘小辫,张大嘴巴“aaa”。

(二)学习单韵母“o”

1、出示“o”图片

(1)观察后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讲:发出“窝窝”的声音,发音时嘴角隆圆,大小适中,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

(3)教师范读。

(4)学生体会读。

2、学习“o”的形

学儿歌: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三)学习单韵母“e”

1、出示“e”的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1)师讲:大白鹅的“鹅”平读就是“e”,发音是把嘴角向两边裂开。

(2)教师范读。

(3)学生体会读。

2、学习“e”的形

(1)怎么记“e”的形呀?

(2)大家看图:(教师出示卡片“e”)与图中的哪一部分很相似?

(3)读儿歌:清清池水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三、书写3个单韵母

1、认识汉语拼音的四线三格:

2、同学们看一看汉语拼音“a、o、e”占什么格

3、我们先看着字母“a”是怎么写的?

(1)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先写哪一笔,再写哪一笔,几笔写完的?

(2)请学说一说。

(3)看清楚了吗?拿出小铅笔跟老师一起写一个“a”,找到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

(4)学生练习书写“a”。

4、指导书写“o”

(1)老师书写,请大家注意“o”是从哪起笔的?几笔写成的?

(2)请学生说一说。

(3)教师边写边讲:“o”是一笔写成的,从左上起笔,注意要写圆。

(4)学生练习书写“o”。

5、指导书写“e”

(1)老师演示书写过程:大家注意“e”是怎样写的?

(2)说一说。

(3)教师过写边讲:“e”是一笔写成,占中格,从中格的中间起笔,先写一短横,接着连写半圆。

(4)学生先书空再动笔写

注意:学生书写时,老师行间巡视,具体指导,纠正握笔姿式、笔顺和坐姿。

四、巩固练习

1、黑板指读字母。

2、看卡片读字母。

3、看书上字母的位置,读一读。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4

1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认识11个生字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期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3重点难点

1、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大自然喜爱之情。

2、在学习春夏季节的基础上,把秋冬季节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兴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导入】

创设情境: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的妈妈在家都化不化妆?都有谁来给她们化妆?同学们的妈妈都是一个爱美的妈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自然这个神奇的化妆师,把四季装扮的如此美丽,孩子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四季美丽的景色,还初步读了课文,你还记得一年是哪四季吗?(春、夏、秋、冬)今天,老师将带着你们一起走进画一般的四季。哎,别急,还是先来问候一下生字宝宝吧!

?讲授】

今天,有四位新朋友也赶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快来认识一下。

(出示四季图片)说说四位朋友各长什么样(尖尖的草芽、圆圆的荷叶、弯弯的谷穗、挺着大肚子的雪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这篇课文,去领略四季的美,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1走进春天:

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文第一节的插图和文字,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美。

2、吟夏天,进行词语积累。

3、走进秋天和冬天

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了春、夏这两个季节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秋天和冬天,培

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活动】

1走进春天:

学生看图体会春天的美。自由朗读。

2、吟夏天,进行词语积累。学生读句子,有感情朗读。

3、走进秋天和冬天

小组合作学习秋天和冬天,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仿照《四季》这篇课文给你喜欢的季节编编诗歌,也可以自己想怎么编就怎么编。准备一下。

________________,他对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

?练习】

根据学生已经熟悉的“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这样的叠词搭配,启发学生参照课件展示的图片说出“花儿____________、大树____________、河水____________”,熟练以后,再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说出类似的词语。

?作业】四季

为四季画一幅画。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增强在课内外积累有新鲜感词句的意识。

2、积累含有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重点);能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朗读方式。

3、组织兴趣小组,能给兴趣小组起名字,并开展活动。

4、想象画面,积累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

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增强在课内外积累有新鲜感词句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能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朗读方式。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积累好词好句的积累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课文里常常有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句,比如自己觉得不熟悉的词句、比较特别的句式,当你看到这些词句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

2、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例句。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指名读。

(2)齐读。

(3)交流:这两个例句哪些地方有新鲜感?在课内或课外阅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表达形式?

3、自主活动。

(1)小组内交流自己在读书时读到并摘抄在积累本上的一些有新鲜感的词句。

(2)把喜欢的句子写在卡片或者树叶上,做成书签。

4、小结:看到有新鲜感的、优美的词句,我们要多读几遍,然后抄写在积累本上。相信,经过这样的练习,你一定会积累很多好的词句。

二、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成语: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1)借助拼音把这8个成语读正确,重点关注“爪、吊、赤、疾、燥”的读音。

(2)多种形式读成语:

①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成语,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

②想象成语描写的动作、神态、心情等,合作读成语。如男生读“面红”,女生读“耳赤”。

(3)同桌交流两组成语的特点,全班交流,注意把同类的信息进行梳理。

①这8个成语都含有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都和人有关:有的描写人的动作,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眼疾手快;有的描写人的外貌、状态,如披头散发、面红耳赤、口干舌燥;有的描写人的心理,如提心吊胆。

②第一组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组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

(4)拓展:你还能说出一些含有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吗?

2、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请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同桌互相读一读,练一练,看看谁读得好,更能表达句子的意思。

(3)朗读展示,师生评议。

(4)全班齐读。

三、巩固练习

填空练习,巩固成语。

摇()晃()披()散()

张()舞()提()吊()

()红()赤()忙()乱

()疾()快()干()燥

第二课时

一、巧取组名

1、说一说自己有哪些兴趣爱好。

2、过渡:同学们的爱好很广泛!那就让我们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

3、课件出示几个兴趣小组的名字,说一说这些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是什么,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篮球侠巧手剪纸组鲲鹏航模队探索者小队黑白棋社

预设:这些名字体现了兴趣小组活动的特点。

这些名字非常吸引人,让人印象深刻。

这些名字有新鲜感,让人特别想加入。

这些名字中加入了有个性的词语,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4、小结:是啊!看来给兴趣小组起名字也是一门学问,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那现在就试着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吧。

5、展示各兴趣小组所起的名字,大家互相评议。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一读古诗。

2、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自己不认识的字。教师相机强调“樾、捕、蝉”的读音。

3、出示个别字词的注释,请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4、结合插图,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5、教师说诗意,学生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6、指导朗读。

7、练习背诵。

(1)独立背诵。

(2)同桌之间合作背一背。

(3)指名背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继续摘抄、积累优美的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