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参与写作文活动,我们能够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宽社交圈,作文写好了,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生活的色彩,下面是加分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陶渊明的乐与忧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陶渊明的乐与忧作文篇1
我不记得第一次听到陶渊明的名字是什么时候。我只记得我知道他是个诗人和田园诗人。
我曾以为我了解陶渊明,但我总觉得他不令人满意。别人带了自己的酒给你喝,但他完全无视别人的感受,自己喝了。他对其他人说:“我要走了,你可以自己动手。”多么任性的陶渊明,你可以不在乎名利,但你要多多少少关心别人的感受。我以为我六岁时就理解了陶渊明。
我想我又一次理解了陶渊明。我认为他是一个孤独无能的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哪里有竞争,哪里有八卦,陶公能有这样悠然的心,我想一定是一个人静静的.采菊;他一次又一次地进入政府,一次又一次地辞职。我已经问过自己很多次了,为什么他不能习惯。当我九岁的时候,我认为我理解了陶渊明。
最近读《桃花源记》,我突然觉得他有这样的政治意识。那里有朴素的民俗、可爱的农民、井然有序的生活和美丽的风景。许多人希望建立一个乌托邦社会,但陶渊明希望有这样一个天堂,但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这是很难实现的,所以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梦想,一个美丽的梦想,没有政治欲望,没有生活欲望。
陶渊明,我想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理解他,理解他的率真,理解他的本性,理解他对生活的热爱。
陶渊明的乐与忧作文篇2
渊明公,与你相识,是从那一篇《桃花源记》开始。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淳朴生活令我无法忘怀。品君文章,乃余之畅快!
余读《五柳先生传》,为你嗜酒、好读之趣事而捧腹大笑,为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而深感同情。余甚爱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之品格,尤爱汝“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之随性!世间洒脱豪放者莫过于你!世间安贫乐道者莫过于你!
余于书页间,仿佛见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余陶醉于公之言行举止,更陶醉于公之言论诗文!汝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乃真隐者,大隐者,后世之典范也。想汝当年居于那“桃源仙境”,过着采菊耕种、自食其力、著文自娱的生活,令余羡慕不己。
时隔千年,余若有回天缩地之良方,定当沐浴焚香拜见先生。邀汝至闽南大酒店畅饮,俯瞰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交通桥梁,盘虬卧龙;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同汝共享中华盛世之繁华景象。较之古代有大不同、大变化、大进步也,想汝亦有同感!
我辈当今结庐在人境,处处车马喧,何从觅一隐士如公者?时光飞转,唯一不变者乃官权金钱者也!宝马香车、琼林玉殿虽已难觅,但人心贪婪之欲,人心污晦之情仍留于世间。何从于城阙间寻一“桃花源”?何从于尘世间寻一“陶渊明”?汝可见“房叔”“房姐”们倚仗高官厚禄、花天酒地,虽不杀人放火,却挥霍钱财!汝可见环境污染使贫民穷者痛哭流涕,纵有良田而颗粒无收!汝可见世界各地寇盗四处猖獗,枪声不绝,人心惶惶!世界文明虽已进步,中华大国虽已强盛,但乱我心者处处皆在,毁我环境者日日可见。悲哉痛哉,何处觅桃源、何处采野菊?予不如与公归去来兮也。
若人人皆似您“不为五斗米折腰”,若人人皆似您安贫乐道;若人人皆似您“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世界即变为桃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渊明公,您虽已逝,可遗风仍在,您之爱菊,世人皆爱牡丹,但菊之隐逸,非牡丹能比。您之精魂化作菊香,吹遍了万代,醉遍了千古!试想,若世界变为桃源,将多么安逸舒适啊;若人人有汝之气节,将多么和谐美好啊!
我坚信,你之所以隐逸,不是因为害怕尘世的困扰、社会的黑暗,而是宁愿做牡丹花丛中一朵孤傲的菊花!你宁愿生长于穷乡僻野,也不愿意生长在朱门酒肉中。您的淡淡清香飘遍山野,却无人知晓。但您的精神传遍古今,在我们的心中永恒。有人说您胆怯,不肯做屈原一般的人物。但我认为,您是真正的巨人,您在田园的隐居中创作诗篇,自得其乐,流传千古,教会了我如何做一朵清淡至傲的野菊,顽强固执地坚守仅属自己的净土,教会了我如何淡看荣利、淡看人生。
无论如何,身为小辈,我都没有资格去评说您。但请允许我直呼您的名字——陶渊明。是你固执地给历史添上一抹菊香,是你在平淡中带我找到了生活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乐与忧作文篇3
我是一棵普通的柳树,但因为他,我变得不普通。
没记错的话,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深秋时节。虽是秋天,却已有一丝冬意。飒飒秋风似如刀割。卷起一片接一片枯黄的叶子。寒气弥漫了整个山坡。
他朝我走来。穿着一身单薄的打着补丁的衣服。背着一身行囊,挂着个破破烂烂的酒壶。他取下酒壶,抿了一口。说道:“柳儿,这一口,敬你!我就要去彭泽当县令了,待我有所成就,就把你接到我身边。”说罢,他把酒洒在我面前。我摇了摇枝条,他挥了挥手。
风,愈刮愈烈;他,越走越远。
过了好多天后,雪,骤然而下。漫天飞舞,大地裹上了白衣。慢慢地,雪停了。一道熟悉的'身影,距我越来越近。我感受到了,是他!他衣着比上次见他略微厚了一些,可是依旧弱不禁风。他走到我跟前,拂去了地上的雪,坐在那里。一秒、一分,终究无语。我从她脸上看到了失望和落寞。
良久,他叹了口气,仿佛想通了什么似的,随之离去。这是我第二次见他。
春夏交替之际,我离开了山坡,他把我载到了他的院子旁。院子堪称破旧,里面的东西可想而知。而他却一副安然自若的模样。
从旁人口中,我渐渐得知了,他叫陶潜。人们说他很会作诗。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摸清了她的生活作息。一日中,有半日是在读书,后半日时而作诗,时而喝的酩酊大醉。三餐毫无规律。箪、瓢摆在院中置之不理。在常人看似不正常的生活中,他却过的颇有滋味。
在他眼中,或贫贱或富贵,终究一样。我十分敬佩他的这种精神。率真自然,淡泊名利。
也许他其实很普通,但在我看来,他并不普通。
陶渊明的乐与忧作文篇4
陶渊明令我最爱之处可能最初是因为他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品质吧,那种洁身自好的精神,在这当下,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如此这般。人们被金钱、权利、地位冲昏了头脑,蒙蔽了双眼,沉醉在欲望的世界中无法自拔,很少人能你陶渊明一样“性本爱丘山”,而且随民所欲,任心去信。有着对于人生的超然态度,追求自由,崇尚独立的心态也让我为之敬佩。
陶渊明爱自然,顺乎自然,也爱自已,他不愿违心地去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强求为难自已的本心,也不会去折磨自已的心灵。我想,这样最好。他就像一颗种子,洗心则净,活在繁花绿叶当中,逍遥自在。世俗的乌烟瘴气丝毫不影响他是明志,名利其实不足为道,在他眼中,可能早已卑微到尘埃里去了,因为只有心灵的纯净才是最真实美好的,才是人们值得去追求的。白白一遭落入人世间,难道就是仅仅只为了名与利吗?有时想想真的不必要。真、善、美这些事物才会在凡世留下芬芳,铺洒温暖。
想做的一些事趁着光阴还早,快点行动;想说的话对着自已最爱的人,早些出口。不要让外界的纷扰,诱惑扰乱你的心,你的内心深处最想成为怎样的人,那就怎么去做。哪怕会使你倾家荡产,在我看来,不足为过,起码你做过了,不再留有遗憾。不要顾及太多,不要再给自已找任何无关紧要的借口。
做一个精神上的贵族吧!大胆地追求自已想要的,不需要原则、规定、框架,一颗真挚的心,足矣。
一个人可以汲汲而生,但不能汲汲而终。哪怕你不能给后人留下些什么,总要活出自已的精彩,享受这一过程,那,人生其实也就圆满了。我们做的我这多,为了什么,不就是让自已开心,获得一份真实的感受吗?这样的淡泊坦然,以欣赏的态度,一一平淡看过,走过。
既然来了,那就做好个自己想做的人,做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太多人已经被名利折磨成精神上的傀儡,肉体还在,却仿佛没了灵魂,任金钱左右,浑然成了拜金一族。
归隐田园的陶渊明,找到自己想要的升华,笔下的真性情令我动容。即使家境贫寒,也决意不再答应做官。
虽然,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不向往大自然,没有人不热爱朴素的生活。
然,这些,只有陶渊明做绝了。
也许是天性所致吧,他的生活习性本身就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他的飘逸洒脱,在今天,也仍能从他的文字中体味一种隐逸之美。
陶渊明的乐与忧作文篇5
陶渊明,一位安贫乐道的文学家;一位擅长借景抒情的田园诗人;一位影响深远的辞赋家;一位品质高尚的散文家……
“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和菊花可谓是有着不解之缘,陶渊明把菊花视为自己人格的化身。菊花素雅美丽,清新淡泊的特点与陶渊明高洁的品质,不同于世人,不随俗流的志趣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后人就把菊花作为君子,淡泊俗尘,隐逸者的象征。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在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陶渊明将情、景、理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描述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个人情趣。
他以怡然自乐的`心情,把大量农村农民的生活如实写入诗中,如:“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优美的农村生活图景。不过在陶渊明的洒脱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内心的苦闷,如“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理也可奈何,且为淘一觞”这表明他对世事还是没有忘却,尽管隐居山林,陶渊明还是无法消除心中的矛盾。
陶渊明的诗文,看似质朴、实则华丽。在其平淡醇美的言语中,充分表现了陶渊明淡泊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他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世俗黑暗的厌恶和憎恨;充分表现诗人对美好和平的理想生活的憧憬……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或许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陶渊明的影子,有的淡泊名利;有的向往田园;有的纯朴清新……我们也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像陶渊明一样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陶渊明的乐与忧作文篇6
闲暇之时,翻阅自己以前的一本诗集,首先是陶渊明那清新的田园气息感染着我。因为他的气质是独特而和谐的。
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超凡脱俗,是我给陶渊明的定义,他是安贫乐道,他自得其乐,他淡泊名利,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他宁愿过清贫的生活,也不愿生活在世俗中,他宁愿“夕露沾我衣”也要“但使愿无违”。我崇尚陶渊明的精神境界,我向往陶渊明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注定不可能如同陶渊明一般,放弃红尘,舍弃所有,隐居深林,因为这只有心境自然平静的人才能做到,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像陶渊明一样呢?
林语堂曾说陶渊明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时,一定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反对。他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诗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是他至今依然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都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事物,如村舍、桃李、桑麻、榆柳、豆苗、鸡犬等等,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一经陶渊明重新审视,便进入了审美的可能,隐退尽了锋芒而泛着桃花源间的落英之芳与东篱黄花秋放之味的`气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劳作虽辛苦,结果虽让人感到无奈,但这种无所拘束的田园生活却充满了欢乐,充斥着喜悦。“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尽管劳动还不熟练,但充满希望和美好向往的生活本身就是快乐的。
陶渊明的乐与忧作文篇7
你扛着锄头,像扛着一轮星和月,踏着清晨的薄雾浓云,走在青石板路上,忘我地歌唱。
你仍有一片雄心壮志,可世俗的黑暗却连累了你太多太多。在黑暗中你摔伤了,撞疼了。你开始解脱自己,开始向无限的庄园生活迈开步子。你有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舒适和悠闲。田园在你眼中是世外桃源。
不是吗?洒脱自在的田园生活难道不是你自己的选择吗?一天下来,你扛着锄头,带着自己疲惫的身体和充实的灵魂走在乡间小路上,同样也是一天,沉迷在灯红酒绿中的官员失去了清晰地方向,却带来了世俗给他的权利和财富。相比之下,谁更有价值一些呢?
你的伤口在清风中愈发疼痛了,可是,你宁愿疼得清醒,也不愿醉得迷离。
你爱喝酒,就可以让你暂时摆脱这个让你憎恨恶魔一般憎恨的世界。在那朗朗的一轮明月之下,你举起酒杯,烈火般的酒香飘出了数千米远,饮下的不知是精华还是愁肠,而你的'笔却似千钧一般在案前重重地放下。事吗?我知道你手中的笔轻轻一勾,将会是文学史上最灿烂辉煌的一笔。
世人一直在读你,而真真能读懂你的却少得如清晨。你想要的,是能够解开人们心灵上的一把枷锁。这时一个真实的你自己。
你的人乃至你的灵魂,就像黑暗中的一个白点。你有骨气,不愿向乡里小人折腰,但这一切都无法转变着个世界,你用文学来弥补心灵上的缺口。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吧!
你走在青石板路上,大声唱着。犹如东边的启明星,永远闪烁着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