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泥的教案7篇

时间:2025-08-08 作者:Monody

教案中设置的互动环节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撰写时需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是教案实用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是加分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彩泥的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彩泥的教案7篇

彩泥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了解制作月饼的方法。

了解月饼的起源时间。

知道过什么节日要吃月饼。

活动准备

几种各式月饼。

制作月饼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各式月饼

1、哇!有这么各式各样的小饼这叫什么啊?

2、还是小朋友们最棒,知道这是月饼,那你们吃过月饼没吗?

3、小朋友们都吃过啊!谁能说说月饼好吃不啊?月饼是什么馅料的啊?

4、你们吃过这么多样式的月饼,那你们知道月饼是从什么时候起源的吗?

5、月饼的起源:在北宋时期,在皇宫和民间都管月饼叫月团或小饼,在古代的演变中到了南宋时期,才有月饼这个叫法。

6、我们都知道古代就有月饼吃了,那什么时候必须吃月饼那?

7、对!是过节的时候要吃月饼,那是过什么节啊?

8、中秋节就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要吃月饼和赏月。

二、制作月饼的方法

1、小朋友都知道关于月饼的这么多知识了,那知不知道制作月饼要几部能完成啊?

2、不知道我们就应该知道对不啊?我们来看视频了解。

3、看完视频小朋友们这回知道月饼的制作方法了吧!

4、那我们在说一遍制作方法,从制皮、制馅、包馅、成型、饰面、烘烤六个部分。

三、小结

1、小朋友本课的知识都学会了吗?

2、那要考考小朋友们了。

3、小朋友们回答得不错,奖励你们吃月饼好不?

4、品尝月饼。

活动结束

彩泥的教案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经常在家或在学校玩橡皮泥,橡皮泥是大多数孩子的玩具之一,为了能让幼儿发现橡皮泥的多种玩法和它的利用价值,提供孩子观察和探索的空间,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便围绕橡皮泥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橡皮泥带来的乐趣,培养爱动脑,爱动手的好习惯。

2、用橡皮泥的捏各种小动物并大胆尝试,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培养交往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用橡皮泥的捏各种小动物并大胆尝试。

能与伙伴探索用橡皮泥捏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活动准备

捏好的橡皮泥模型

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动物的影片。

师:你们看了这些动物,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哪些特征。

2、教师出示用橡皮泥做的动物:小兔子。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1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出示视频资料《用橡皮泥捏小兔子》。

生自由说说捏的过程。

2 、小组合作探讨制作的过程:

①构思你要作什么动物

②用捏、揉方法做动物的身体与头部

③上动物的细部特征,加上装饰,使动物更生动

师:大家能动脑总结做动物的步骤,以前我们学过什么方法来做食品?

3 、复习旧知识:搓、捏、压、粘、卷、揉等技能

教师用较快的速度示范动物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三、创作体验:

展示作业要求:用橡皮泥捏一只你喜欢的动物,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小小动物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四、作品展示,角色表演

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请小组代表手拿着作品上台表演。

五、回味体验,课外延伸。

师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让幼儿自己在视频资料中发现小动物的特征,并让幼儿自己动手捏不同的小动物,也可以合作捏小动物,做到了让幼儿成为活动主体,启发引导比较到位,活动很成功。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活动中,我对幼儿鼓励性的话语说的较少而且比较单一。其实在幼儿表述自己捏小动物的时候,我可以说“你真爱动脑筋”,“ 你捏的和别人不一样,很棒!”“赶快动动小脑筋还能捏什么,除了动物以外?”但是我却没有这样做,要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动物也可以让孩子捏其他的,如捏人等。

彩泥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活动准备:

故事《巧姑做月饼》,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农历八月十五)对的,每年的农历八月五定为中秋节,八月十五是八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

2、讨论中秋节的由来

师:谁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中秋节还叫什么节呢?

3、讲故事,让孩子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教师富有表情地讲故事:巧姑做月饼

教师讲完一遍故事后,提问:

师:有一些小朋友不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那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师:故事里讲了谁和谁?讲了什么事情?

4、教师再讲一遍故事。

师:故事里的宝宝妈妈为什么要做月饼呢?

你说一说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5、经验提升,探讨如何欢度中秋佳节

师:中秋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你家里准备怎样过中秋节?

总结:中秋节是一个团圆节,这一天很多在外地工作的人都要赶回来和家人团聚。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和美味的饭菜。其实,我们班的小朋友生活在一起,每天一起上课、游戏。就像亲亲热热一家人。明天就是中秋节了。

今天,我们一起提前来过这样一个团圆节,好吗?

6、师幼一起唱歌跳舞欢庆中秋。

彩泥的教案篇4

玫瑰花

【活动目标】

1、能熟练独立完成圆形的制作压扁。

2、学习圆片转圈黏合,制作玫瑰花朵。

3、愿意与同伴分享拼接花瓣的经验。

【活动准备】

泥工板、泥工工具、泥块、小棍、范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泥工作品,观察其特点。

1、教师出示范例,幼儿认真观察。

请幼儿说说玫瑰花的外形特点

2、讨论:怎样制作玫瑰花?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帮助小结。

如:用哪些造型,怎样粘合等。

二、学习制作郁金香。

1、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先将彩泥分成均匀的8份,用团圆、压扁的方法制作成凹面的圆片,逐个围着小棍粘合,粘合时凹面向内,一个一个交错粘贴。

2、幼儿尝试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注意扁圆凹面的制作方法:两只手捏圆片的边,大拇指在里,转圈压捏即可。

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粘合粘贴;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可进行再次制作,最后组合一束花。

三、作品交流与分享。

1、幼儿自由欣赏同伴作品

2、鼓励幼儿相互评价同伴作品

说说喜欢哪一朵花,为什么?

3、教师小结

总结制作效果较好的技巧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活动效果】

本班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基本造型掌握的很熟练,但在对形态的组合方面还需要多加锻炼,通过本次活动大部分幼儿对于基本型的压扁和制作凹形面已基本熟悉,能够独立完成花瓣的制作活动,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将制作好的花瓣进行组合、黏贴,完成玫瑰花的制作活动,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束梅花的制作。

彩泥的教案篇5

一、指导思想

彩泥的前身被称作橡皮泥——少年儿童用来制作创意造型的一种益智玩具,但工艺和材质上比橡皮泥要提高不少,柔软而不粘手,它分别有红,黄,蓝,绿,粉,橙,紫...等等多种颜色,并可以通过两两混合,创造出其他颜色的彩泥,比如红色+黄色=橙色,黄色+绿色=草绿色。彩泥干了以后加适量的水可以恢复柔软,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具备环保效果,适合用来捏创意作品。

彩泥具备可复制性,可任意捏成各种形状,根据配有不同形状的模具、模板,可将彩泥制作成各种物品,或者在老师的指引下,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在对学生的手脑眼协调培养,及色彩识别和创作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效果。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彩泥的方法和技巧法。

2、用彩泥动手制作各种手工艺品。

3、在合作中巩固强调发扬团结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5、它能进一步激发孩子对色彩和结构的感觉。

三、教学准备

塑刀、压板、剪刀、梳子等,如是品牌的彩泥,

四、教学组织及安排

课题名称课题目标组织形式时间安排

1彩泥的简介彩泥的的发展历程全班1课时

2人物、动物组(渔夫、金鱼)全班1课时

3人物组(小女孩、玫瑰花)全班1课时

4动物组(鸵鸟、骆驼、)全班1课时

5人物、食品组(小女孩,汉堡)全班1课时

6人物、动物组(公主、老鼠)全班1课时

7人物组(男孩、女孩、鹿)全班1课时

8人物、房屋组(人物、房子)全班1课时

9动物、物品组(动物、塔)全班1课时

10动物组(狮子、兔子)全班1课时

五、课程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完善课程管理。“彩泥”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

“彩泥“不同于其他学科,较高程度地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因此,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学生评价反面应占重要地位。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彩泥”重在要求学生用有限的彩泥创造出无穷的图形,因此,紧靠模仿范例是不够的,关键还是靠学生自己的创新。因此,创新能力是学生评价的重中之重。

彩泥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月饼的外形特征及有关月饼的知识。

2、了解制作工艺,乐意自己尝试制作月饼。

3、创设情景,体验大家团聚一起品尝月饼的和美、喜悦之情。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过程:

1、活动前联系好月饼制作食品店。

2、烤箱4只、制作月饼的相关材料若干。

3、各类月饼若干。

4、摄像机一台,组织幼儿收集各类月饼图片。

5、幼儿制作邀请书,邀请家长参加此活动。

活动:欣赏、了解月饼

1、展示幼儿各自带来的月饼,请幼儿仔细观察月饼

提问:你看到的月饼是什么样子的?

月饼上都有些什么?

闻一闻,是什么味的?

2、幼儿交流讨论:你吃过的月饼是什么味道的?

月饼馅都有哪些?

每年的什么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人们为什么要吃月饼?

人们不仅自己买月饼,为什么还买月饼送给自己的'亲人?

3、听录音:吃月饼的原由

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全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4、幼儿品尝月饼,放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体验大家团聚在一起品尝月饼的幸福、快乐之情。

教学反思:

月饼是幼儿喜欢的一种食品,所以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幼儿的兴趣很高,同时发挥了想象力 、创造力。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自由创作过程中,老师大胆放手,让幼儿自由发挥,遇到问题,自己解决,锻炼了幼儿遇事动脑的习惯。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鼓励幼儿大胆制作。

彩泥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体验泥工活动的乐趣。

2、通过尝试,学会用团、插等简单的泥工技能,制作棒棒糖。

教学准备:范例一个,橡皮泥、小棒、糖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看我们班来了许多的客人老师,我们和客人老师问好呀”(客人老师好!)我们小朋友都是有礼貌的孩子,那今天我们拿什么礼物来招待客人呢?我们先来想办法吧!

出示棒棒糖,提问:这是什么呀?(棒棒糖)不如我们都来做棒棒糖招待客人吧!

我们先来观察一下棒棒糖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它是由圆形的糖块,长长的小棒棒,还有糖纸组成的。)

2、幼儿尝试制作,老师指导观察。

我们知道了棒棒糖是由3个步骤完成的,那谁愿意先来试一试做棒棒糖。请2位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制作。

x x小朋友的棒棒糖做好了,那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吗?(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幼儿讲述后,及时表扬并奖励一颗聪明豆。

3、教师示范做棒棒糖。

咱们再动一动脑筋想一想,x x小朋友是怎么做棒棒糖的',先取一块橡皮泥放在手心里反复团圆,然后再插上小棒棒(注意插小棒时不要用力太大),最后再包上糖纸,糖纸的开口处要用力扭一下,这样棒棒糖就做好了。

4、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棒棒糖真好吃!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吧,让客人老师看一看谁的小手最能干,又最巧。

分发泥、棒、纸,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5、游戏:给客人送棒棒糖

把自己做好的棒棒糖送给客人老师,并提醒幼儿和客人老师交流,告诉客人老师你是怎么制作棒棒糖的。 通过今天的活动,让我明白上好一节课是需要许多方面的因素的,所以作为老师的我要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