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认识优秀教案5篇

时间:2025-04-19 作者:Lonesome

我们应该认识到,教案不仅是教学的蓝图,也是反思的工具,通过有效的教案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分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1的认识优秀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1的认识优秀教案5篇

1的认识优秀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结合具体事物或者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周长。

2、能够计算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与其它多边图形的周长。

3、结合情境,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教学重点:

建立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玩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快要举行了,蚂蚁王国正在紧锣密鼓的选拔爬行运动员,快乐和幸福两只小蚂蚁作为优胜者做最后的比赛,胜利的一个将代表蚂蚁王国参赛。它们两个分别沿着两片树叶的边线,看谁先爬完一圈谁胜利。让我们来看一看,幸福先爬完,幸福队胜利了。

生:不公平,幸福的树叶小,它爬一周的距离就短,所以它虽然先爬完,也不一定它爬得就快。

师:对,那么幸福和快乐沿树叶边线爬一周就是树叶的周长,那么到底哪个长呢?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认识物体的周长。

二、摸一摸,描一描,建立周长的概念认识。

卡片:银杏叶枫叶

教师介绍银杏叶和枫叶的价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和审美意识。

鼓励学生动手摸一摸树叶的边线,两位同学合作将树叶沿边缘描在黑板上,介绍树叶的周长。

三、运用生活素材,拓宽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1)出示素材:各种图片、硬币、课本、汽车等

学生自由选择物品,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介绍物品的周长。如果学生选择的是实物,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所介绍的只是其中某个面的周长,而不是整个物体的周长。

(2)指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物体的着手,用摸一摸、描一描或者量一量等方法给大家介绍物体的周长,可以独立活动,也可以小组协作。

4、通过比较,初步理解周长的意义。

将学生介绍过的图形的周长与实物相比较,如:比较车的图片和玩具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周长一般是针对平面图形或者立体图形的某个面而言的。

五、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出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六、拓展练习。

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大小。

七、解决情境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我们今天认识了周长,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的棒,那么咱们再来看一看蚂蚁王国的爬行比赛。哎呀,蚂蚁王国因为刚才同学们的一句话,现在已经乱成一锅粥了,看来还得咱们同学们出马解决才行。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生:给他们找两片周长一样的叶子。

师:你们怎么确定两片周长的叶子一样呢?我们有什么办法测量出树叶的周长呢?

生:先用绳子沿边线量,然后用尺子量出长度。

生:我只用绳子就行了,先拿一段绳子量出一片的周长,作上记号,再拿这根绳子量另外一片树叶,找到一个和它一样的树叶就行了。

生:我用软尺量。

师:同学们的办法太好了,蚂蚁王国的小蚂蚁终于在同学们的建议下进行了一次公平的比赛。你们听它们在表扬你们呢!(小朋友们,谢谢你们给我们出的好点子,你们真的太棒了。)

八、小结。

咱们今天学习了什么是周长,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都有周长,我们去量一量常见物体的周长,看哪个同学的方法最好,量的最准确。

1的认识优秀教案篇2

活动内容:

人是五官—眼睛

活动目标:

1.了解眼睛对人的重要性

2.懂得如何保护眼睛

3.培养幼儿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眼罩与幼儿人数相等、三幅头像画、盲人图片、一些关于保护眼睛的图片、“眼睛”六个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游戏:指五官

轿是说一个五官的名称,幼儿必须又快又准得指出来

2.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谜面: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二:了解眼睛对人的重要性

1.幼儿听歌曲《五官歌》师:小朋友,听了这首歌谁能说说我们的眼睛可以帮我们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那我们如果没有眼睛将会怎么样呢?好,现在请小朋友一人拿一个眼罩戴好,亲身感受一下,你可以站起来慢慢得走两步。(幼儿亲身感受后回答问题)

2.出示盲人图片师:那个小朋友来说说这个叔叔为什么带着一个墨镜,手里还拿着一根木棍在马路上走?(幼儿回答)教师引出盲人一词,刚才我们小朋友也亲身感受了眼睛看不见东西是什么滋味,所以盲人叔叔做事情很不方便,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呢?(使幼儿懂得关心、帮助残疾人)

三:懂得如何保护眼睛

师:眼睛对我们这么重要,那我们是不是应该保护自己的双眼呢?怎么保护呢?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幅图,请你们来做裁判,看看说做的对。(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出示一幅,幼儿作出判断,并说明原因,答对的一组获得一朵小红花)

最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小结在生活中如何保护眼睛。

四:玩“贴眼睛”的游戏

幼儿手里拿着两个“眼睛”,站在距头像一米处,把眼睛蒙上,向前走给头像贴眼睛,看说贴得准。活动自然结束。

1的认识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平方千米。

?教学难点】

感受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让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1)4公顷=()平方米

(2)73000平方米=()公顷

2、填一填

(1)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

(2)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米,相当于()

二、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景,引入平方千米

1、师:同学们,公顷大吗?其实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那就是平方千米,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来认识这位新朋友----平方千米。(板书:认识平方千米)

提问:看到“平方千米”这四个字,你联想到了哪个长度单位?(千米)

2、既然大家觉得平方千米和千米有关,那你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来猜猜边长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呢?(学生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千米。

3、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进率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千米和米有关,还记得是什么关系吗?(1千米=1000米)那么平方千米和平方米肯定也有关系,你能算出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吗?

学生尝试探索后交流。

板书:1000×1000=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4、推算平方千米和公顷的进率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是什么呢?

既然1公顷=10000平方米,而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你能根据这些关系推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关系吗?

学生自己探索后交流。

板书:1000000÷10000=100

1平方千米=100公顷

教师叙述: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还可以用100公顷来表示。

5、感受1平方千米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填一填

1、让我们走进生活去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吧。完成填空,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1)我国著名园林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约350公顷,合()平方千米。

(2)1997年,珠海建造的圆明新园占地面积约1.39平方千米,合()公顷

面积单位的大小顺序排一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板书)说一说: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举例说说各自在那些场合使用。

2、填面积单位

(1)计算机屏幕的面积大约是780()。

(2)学校计算机房的占地面积是96( )。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是1100( )。

(4)机场跑道约占地20( )。

3、试一试

一架直升飞机在一片梯形松树林(如右图)上空喷洒药水。这片松树林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公顷?

(4 + 2)× 2÷2 =6(平方千米)

6平方千米=600公顷

答:这片松树林的面积是6平方千米。合600公顷

4、自我提升

一个长20xx米,宽1500米的长方形果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千米?有一平行四边形果园与此长方形果园面积相等,已知平行四边形底为3000米,求它的高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作业布置】

数学练习册

?教学反思】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由于平方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不能像平方米那样直接比划,因而教学中采用了想象与转化成较小的面积单位来感受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中把推导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与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结合起来,既让学生掌握了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又同时让学生通过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进一步感受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收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把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1的认识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千米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

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和走100米要几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并用手势表示长度。

2、填空:2米 =( )分米 60厘米 =( )分米

300厘米 =( )米

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单人书桌的长度是60( )。

②深圳国贸大厦的高度是160( )。

③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 )跑。

4、[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①请同学们找到首都的位置,再找到我们省会的位置,从北京到杭州的铁路[课件演示闪动的铁路]这段长1651( ),你知道填什么长度单位?还能用以前学过的单位名称吗?

计量较远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板书:千米)所以北京到杭州的铁路长为1651千米。

②让我们再去欣赏北国冰城的景象吧![课件同时出现哈尔滨冰雕图片]从北京到哈尔滨的铁路长1388千米(这个单位由学生说)。

③你还想到美丽的春城去参观世博会吗?[课件出现世博会图片]从北京到昆明的铁路长3179千米(这个单位也由学生说)。

5、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认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揭示课题)。

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

(1)、了解千米的实际长度;

(2)、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千米的应用。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建立“千米”观念:

我们现在知道“千米 ”这个长度单位大吗?(大!)

刚才我们从地图上认识了“千米”,那现实生活中,1千米到有多长呢?

上课前老师带领你们在操场上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根据这道公式,

a、出示画面讨论一下问题:

①用等号相连,说明他们的长度怎么样?

②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③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④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⑤米可以用符号m表示,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那么上面的等式可以怎样表示?

思考:1千米到底有多长?

提出问题:谁能用身边的例子说说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如果在100米长的路上来回走一次就是200米,那么来回走几次就是1000米?(5次)

你们都已记下自己走100米路的'时间,照这样计算,走1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

找一找,从学校出发到哪个地方大约是1千米的路呢?(从学校到……)你还知道哪段路程也是1千米左右?(学校操场200米一圈,跑5圈是1千米左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b、出示几组常规画面,强化“千米”概念。

①成人每小时可行5千米。

②自行车1小时可行15千米。

③公共汽车1小时可行40千米,小学数学教案《千米的认识》。

④火车1小时可行驶80千米。

⑤飞机1小时可飞行700千米。

2、学会米与千米的换算:

(1)、例1教学:2千米 =( )米 2千米500米 =( )米

①想:你会推算上面两题吗?尝试做一做,再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②反馈:(指名回答)2千米 =20xx米,因为1千米是1000米,2千米是2个1000米,就是20xx米;

2千米500米 =2500米,因为2千米是20xx米,加上500米,就是2500米。

③练习:3千米 =( )米 8千米=( )米

6千米720米 =( )米

3千米25米 =( )米

做后,把方法说给同桌听。

(2)、例2教学:4000米 =( )千米 4350米 =( )千米( )米

①你再来试着做一做,再与同桌交流思考方法。

②反馈:4000米 =4千米,因为1000米是1千米,4000米里有4个1000米,就是4千米;

4350米 =4千米350米,因为4350米可以分为4000米与350米,4000米是

4千米,4350米就是4千米350米。

③练习:6000米 =( )千米

2400米 =( )千米( )米 全体同学自由说推算过程。

7005米 =( )千米( )米

(3)、自学课本p84-85。

三、练习巩固:[课件出示]

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智慧宫去闯一闯,只有动脑筋,开了金银锁,你

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准备好了吗?

(1) 银锁题:

1、练一练2,填数轴。

2、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珠海到广州距离151( ) 数学课本厚( )

学校操场长250( ) 成人3小时行15( )。

3、在 里填上“>”、“

20xx米Ο3千米 5千米20米Ο5020米

4100米Ο4千米 8千米Ο8006米

(2)、金锁题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汽车每小时行60米。 ( )

②1千米又叫1公里。 ( )

③跑道长400千米。 ( )

④50千米和5000米同样长。 ( )

2、把下面的速度与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t3

3、改错题:

小明的日记

20xx年4月19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丛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10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叮叮,叮叮问:“小明,上那里去?”我说:“去江心屿放风筝。” 叮叮说:“石坦巷离江心屿很近,才3米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你现在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1的认识优秀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锦江小学校园及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到目前为止,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毫米、厘米、分米、米)

(二)学习新知

1、认识1千米。

师:如果我们要量从大庆到哈尔滨的距离,用毫米、厘米、分米、米这4个长度单位合不合适?

师:你感觉1千米应该有多长?

2、感受1千米。

师:1000个1米有多长?你来猜测一下。(400米一圈的操场,走两圈半就是1千米)

师:请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长,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师:1千米究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长,你想不想亲自到室外去验证一下?我们一会儿到外面去验证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长。

去室外体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步要匀,路线要直。

(2)数步数时可以用手指帮助计数。

(3)靠路边行走,注意安全。

(4)完成学习汇报单

你们走了多少步?你们感觉走的'累不累呀?用多长时间呢?你觉得1千米怎么样?今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估测一下,从一点到另一点你走的路大约有多长

回到教室里,说一说走完1千米的感受。

3、估算1千米。

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4、单位间的换算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阶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写一篇数学日记———《感受1千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1、 你眼中的1千米有多长。

2、 走完1千米的路你有何感受。

3、 你所熟悉的哪段路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