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作文更加生动,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一篇成功的作文应该围绕明确的主题展开,避免偏离中心思想,下面是加分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评价项羽的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评价项羽的作文篇1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后人对你的评价;“力拨山兮气善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虞兮奈若何!”是你被困时的感概。多少人更为你惋惜。
就是因为那次鸿门宴,你本可以杀死刘邦。可是就在动手的一刹那,你心软了,你放下了刀,你的仁慈战胜了你之前小小的决心。于是你纵容了你的敌人,以至于被他逼上了今天这个地步。项羽啊!你难道不知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难道你不知道今日你不杀敌,他日敌必杀你?唉!如今你落得这步田地竟是因为你的善良,你的仁慈。
从前,你的身边有那么多的贤才,但你却不知留住他们。因为范增与你不合,因为陈平的行为不检,于是你放弃了他们。殊不知,人各有长短,虽然你对范增不满,但是他的计谋却是你所不及;陈平虽不检点,但他确实一名军事大将,你多次置韩信的计谋不顾使一代汉将“之楚归汉”。对少贤才都是因为你的不会用人而投靠刘邦。难道你连用人长而不用其短的道理都不懂吗?唉!昔日你身边的贤才如今却成了敌方的战将,你怎有不败得道理?
末了,你竟会被一农夫欺骗,究其原因,却是你平曰的残暴。你的无情!百姓早已不再尊敬你,不再认可你,你失去了民心,成想你作为一个君王,连百姓都不再袒护你,却对你恨之入骨,乃至于在你受困吋还欺骗你,这样的君王怎会战胜它国。一个失了民心君王就如同一个孤军奋战的将军,怎会有胜利的奇迹发生?
你败了,曾率八千江东子弟作战,却五一人生还。还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你没有听高长的话去渡乌江,而是在乌江边拔剑自刎。
你走了,留下了你的英雄气概。留下了"力拨山兮气盖世的感概。
评价项羽的作文篇2
当他将沉重的利刃举到颈边,当他消失在滚滚东去的浪花声中,当鲜血染红了半边的云彩,英雄哀喊,乌骓悲鸣。他要完成的千秋伟业,他要把“项羽”二字刻在帝王册上,然而,四面楚歌涌过脑海,曾经拔剑举鼎的豪迈瞬间化为无奈。
可我一直固执的认为项羽应成为真正的霸王。
提起楚汉之争,大家都会欣赏刘邦,欣赏他的用人之道。我却欣赏项羽,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不仅如此,他的心直口快,有情有义也应为人们所称赞。
鸿门宴上,项羽没有杀刘邦,这是优柔寡断吗?不。是因为他答应过项伯要好好对待刘邦,以至范增再三提醒,项羽都默然不应。如此守信,难道不应为他喝彩。当樊哙闯入帐中,项羽不仅不治樊哙的罪,反而好好对待他。如此真性情,难道不应为他鼓掌。
而刘邦,在一次逃避项羽追击时,竟狠心抛下了他的妻儿老小。项羽呢,他决不会做出这种事。在他失败后,在军帐中问他的爱妃虞姬,该怎样安置她。虞姬泪流满面,拿起项羽的刀自尽了。项羽不及阻止,只好看着曾杀敌无数的宝刀竟杀死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乌江畔,他不忍杀了追随多年的坐骑,一人下马与敌人斗争,身受重伤。最后,他的坐骑见主人已死,也跳入江中。如果项羽无情无义,他的爱妃、坐骑会无怨无悔的追随他吗?
只是,项羽啊,项羽,你为何不肯过那江东呢?如今,陪伴你的只有呜咽的滔滔江水,而你的业绩呢?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被你一刀抹杀,你的死,又换回了什么呢?只有江东子弟背负的辛酸与泪水罢了。
但我忘记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霸气,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
项羽,一个英雄,一个无愧于“鬼雄”之称的英雄。
评价项羽的作文篇3
如果说到英雄人物,大家是否会想到西楚霸王项羽呢?
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中国史上最强武将,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
在我的眼中,项羽只能做一名叱诧风云的大将军,而不具备帝王的胸怀。
其一是自满。项羽小时候“学书不成”,项梁很是生气,项羽却说“书足以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读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惊讶项羽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抱负。但项梁教他兵法时,他也是浅尝辄止。自满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其二是暴烈。他坑杀了已降秦卒二十余万。火烧宫室。有人触怒他,他便“烹之”,却从不思考别人的话是否又可取之处。刘邦灭楚后,不诛杀项羽亲属,也与项羽的暴烈性格形成了对比。
其三是优柔寡断。这一点在鸿门宴中表现的最为充分。范增多次举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王默默不应”。刘邦逃脱后,范增只有叹“竖子不足为谋”,并做出一个惊人判断“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项羽的当断不断使他最终山穷水尽,死于自己剑下。
其四是多疑。范增本是项羽的得力助手,然而项羽却以为一个小小的离间计生出疑心,疏远范增,范增也离开他。在《高祖本纪》中刘邦分析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时说:“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多疑使项羽失去了身边最后有力的支持!
对于项羽的失败,我不会感到惋惜!性格决定了项羽的一生,山难改,性难移。能超越自己的又有几人呢?
评价项羽的作文篇4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著名诗人李清照赞赏项羽的诗句。项羽率领起义大军一举打败了秦朝的主力部队,功劳确实十分大,但是,他最终还是以乌江自刎的悲剧来收场。本文就来评论一下项羽是不是真正的人杰。
霸王项羽由于不愿接受乌江亭长停船的救助,最终自刎在乌江边,因而流传下霸王乌江自刎的故事,其实当时摆在项羽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接受救助,坐船过江,跳出刘邦部队的包围圈;二是投降刘军,死心塌地做俘虏;三就是死战到底。投降自然是没有气节的行为,但是他还可以选择过江转移啊,而项羽竟然选择了最后一条路。他认为是上天要亡自己,无法逃避失败的命运,况且自己带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西进,如今没有一人返回,面对江东父老,岂能于心无愧?许多人认为项羽自刎是有骨气的,就应该这样做。但是我却不这样看,项羽为什么不能够像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呢?本来自己是有活路的,完完全全可以回江东避一阵,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再战刘邦,说不定鹿死谁手;即使觉得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别人也不会怪责他,要不然怎会有人划船来救他呢?恰恰相反,霸王这么样一死了之,我认为,他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用现在的话来说,项羽的面子观念实在是太重了;意志实在是太薄弱了。
再来说项羽的用兵和待民,我认为项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之辈。如果不是的话,怎么会中刘邦在鸿门宴上的韬晦之计?他以为刘邦确实是要投降自己,却不知刘邦用的只是一个瞒天过海的策略,因为自己的糊涂,所以最后死在了刘邦的手下。还有,项羽在攻打涿鹿时,只知道硬碰硬的打仗,却不懂得政治计谋,采用攻心的办法瓦解敌人。如果像刘邦一样能够用约法三章收拢民心,这不是更好么?在《史记》里有这样的说法:项羽为人暴躁凶悍,心狠手辣。他所战斗过的地方,老百姓没有不全被残杀的。项羽对百姓是如此!不然怎会在阴陵迷路时,向耕田老者问路,耕田老者会将他骗入泥沼?他竟然到死的时候,还不肯觉悟,检讨自己的错误。甚至在临死时最后还说是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之错。这难道不是太荒谬了吗?
项羽骄矜自诩成功之大,迷信一个人的能力而不采用明智的策略;认为成就霸王之业,只要靠武力征伐,结果只有五年就丢了国家。他就是败在了他的狂妄和愚蠢之下。所以,我认为项羽既不是什么人杰,死后也不是什么鬼雄。
评价项羽的作文篇5
六七岁吧,我得到了父亲的一套看起来像“几块砖头”似的《史记》。从那时起开始了“读”书的岁月。
十四岁,我又翻开那历史的回忆,于是,项羽以他孤傲的姿态,再次和我面。
没有哪段文字,比《垓下歌》更能概括他了。
“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一生就像一枝张扬的夏花而被后人吟唱。他少时气力过人且胸怀大志,观始皇乘车,即言自己可以取而代之,他桀骜,他不羁,他有傲骨更有傲气。也正是这样,才使他失尽了那叫民心的东西,死于垓下,留给后人多少种的传说,壮哉!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一句落寞失意的感慨,怎能道得出霸王对苍天的长恨与不甘?几坛薄酒,怎化得开霸王心中的繁愁!但霸王可知,凡事满则招损,过分的豪放与骄傲,使得你成了暴君!你尽可豪放饮酒尽可不拘小节,但你怎可残暴到掳掠百姓的财物?甚至于屠城!你可知你掠走的是财物,丢失的却是民心!霸王尽叹天不尽人意,却怎知是你一手造成的苦果!悲哉!在最后都没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就是霸王一生最大的悲哀!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未免是霸王心中唯一柔软的硬伤。虞姬贞洁,千年冷漠,只为一人而活,为不被敌所虏受辱而自刎于霸王身前。“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敢问霸王可曾读懂你心爱之人眼角的残泪?那是你生还的希望,是虞姬用生命给你换来的希望。但你没能领悟,还是与敌军孤注了一掷,纵使成就了你一世豪名,却怎如日后卷土重来、一雪前耻的好!你说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却怎知“大丈夫能屈能伸”?自然,如果你过了江东,历史会被改写,但又怎会谱出霸王别姬的荡气回肠?霸王啊,你不该生在乱世,成一世枭雄。是老天弄人呵,使你生错了时代,以至于落得不能全尸的下场。呜呼!这才是真正的伟丈夫!
几千年前乌江口一道带血的剑光,拭去了霸王的一生,也开启了后人褒贬不一的评价。
呜呼,哀哉!
这就是我再见项羽时的想法。
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得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
项羽,他的一生读不懂“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悟不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更不必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生在名将世家,又恰逢乱世,怎会优柔寡断地喟叹山水人间!他的悲剧,让后人警醒,也让后人开始探求失败的意义。正是他作古的悲哀,成就了后人对他的悲慨。他用自己的傲气,做到了可歌可泣:
生,为人杰。
死,为鬼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