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教案的过程中,教师应与同事进行讨论,以获得不同的视角,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案中应包含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机制,下面是加分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二上语文第一课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上语文第一课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一课时
知识技能目标:
感受音乐节奏等基本要素,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过程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深入领会歌曲情感,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基本要素,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领会歌曲情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法、学法
教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以启发、点拨、引导为主,辅以示范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讲解法:介绍歌曲作者和创作背景。
示范法:用自己的演唱来表现音乐,来感染学生。
多媒体辅助法:展示以体现歌曲内涵为主题的图片、诗词,播放歌曲的不同版本。
(还有: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自己选择编排哈)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方法的选择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讨论交流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歌曲的特点,演唱的技巧。
尝试法:指导学生自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多媒体教学课,所采用的的教具有:
钢琴、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
导入(5分钟)
一般采用情景的方式导入(欣赏形式的课程多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导入)也可以采用复习上节所学的方式导入
自己编入一段课程导入词(根据课程)
新课(20分钟)
比如:
1、讲解歌曲时代背景
2、讲解歌曲作者
3、学生初次聆听体会歌曲情感
4、学生再次聆听感受歌曲旋律情感走向画出歌曲旋律线
(小组合作方式进行)
5、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带着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再次深入聆听歌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如果是教学新歌之类的课程新课设计还是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新课教学)
比如:
1、聆听歌曲
2、讲解歌曲节奏强弱规律重难点不好唱的地方
3、设计发声练习曲(可以板书到黑板上)
4、学唱歌曲示范演奏教唱跟琴学唱跟录音学唱分小组讨论歌曲情感找同学示范唱抽唱
5、互动环节划出2 3 4拍子适合歌曲的指挥手势图,教同学指挥,抽同学演唱,抽同学指挥这样全班互动下
课堂小结(5分钟)
自己总结整个课堂教学再次阐述歌曲旋律作者情感等肯定下学生
课后作业
同学们将自己所学歌曲演唱展示给自己的父母或者亲戚朋友
下去聆听与本课作者有关的歌曲体验歌曲表达什么情感
五、教学反思
在教案中体现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辅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四多“多听多想多体会多创作”等方式深入了解歌曲情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重视整个的创作过程,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性是本节课的宗旨。
二上语文第一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2个字,会写“精巧、配合”等19个词语。
2、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3、能想像和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4、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状写中的。
教学重点:
目标4。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白鹭的图片。
课前预习:
学生能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通过查字典,了解“精巧、适宜、嫌、嵌、镜匣、悠然、嗜好、恩惠”的含义;提前搜集介绍“白鹭”的资料,了解白鹭外形和生活习性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了解古代计量单位“分、忽”,直观感受大小;理解“精巧、适宜、嫌、嵌、镜匣、悠然、嗜好、恩惠、铿锵”等词语的字面意思和在文中的意思。
2、读懂白鹭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与大自然组成的画面特点,能简要表述这些特点,初步了解作者对白鹭的情感态度。
3、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
4、练习记忆并书写“鹤、嫌、澄、韵”等要求会写的汉字。
教学重点:
读懂难懂词句的意思,了解并能白鹭的生活特点,初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流关于“白鹭”的资料。
要求:能够了解到文中的“白鹭”原指“白鹭”这一类鸟儿中的“小白鹭”,了解“小白鹭”的生活习性特征。
1、板书课题,学生交流资料中对白鹭的介绍。
2、结合预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思考:文中的白鹭具体指的是资料中的哪一类,有什么特点?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1、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并熟读词语。
2、交流查字典理解词语字面意思的情况,对一个词语多个意义学生交流有分歧的,将词语放到句子中,来体会词语在这里应该选择的意义。
其中,学生理解“嗜好”,时结合“嗜”的字形演变历程(嗜,“耆”是“嗜”的本字。耆,金文(老,老人)(甘,享受美食),造字本义:名词,保持一生的口味。)造字本义,体会“嗜好”的意思及“喜好”的程度。
3、朗读词语。
三、熟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并读懂内容。
本环节教学中,要求学生逐段读书,发现读不通顺的地方直接纠正、再练;读完后学生汇报自己对关键词句意思的理解、对段落意思的把握,初步体会作者在段落中表达的情感态度。针对学生理解和体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依照给出的指导预设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再朗读。
指导重点:结合上下文读懂关键词句在文中的意思,读懂关键词句与上下文的联系,进而读懂几段话的内容、全篇的内容,能够用简要的话来表达作者笔下白鹭的特点;读出作者所表达出的态度。
教学预设:
(一)第1、2段:读1段,指导读懂作者在用“诗歌的精巧”来写白鹭的外形,“适宜”是写“精巧”的,白鹭的外形(羽毛颜色和形体结构)“像诗一样精巧”。
指导预设:
1、再次回顾“精巧”的含义,将“精巧”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联系起来,理解“一切都很适宜”就像诗歌一样“精巧”。(相机呈现白鹭图片,感受白鹭外形美丽特点。)
2、从“精巧、一切都很适宜”两处词句的感情色彩,推想作者对白鹭的态度,朗读,读出作者表达的态度。
(二)第3、4段:结合资料,读懂白鹤、朱鹭和苍鹭给作者的印象,用简要的话来表述。将第3、4段联系起来,读懂作者这是在用“对比”来强调“白鹭常见,有容易被人忽略的美”的特点。
指导预设:
1、读第3自然段,简要表述作者对白鹤、朱鹭和苍鹭的印象;从“太大、嫌”“也觉得、而且太不寻常”中体会作者的态度。
2、将第4段与第3段联系起来,体会作者在第4段要强调的意思:常见、有被忘却了美。体会作者在对比中表达出来的态度——内心更喜欢白鹭。
3、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态度。
(三)第5段,能够读懂这段话写了白鹭外形的哪些方面。联系第2段来体会这段是对第2自然段的具体解释;读懂“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的意思,读懂这句四层意思是在写“适宜”的程度。
指导预设:
1、对照第2段,思考第5段写了白鹭的哪些方面,作者所写外形与“色素、身段”的对应关系。
2、读“增之……嫌黑”,结合“分、忽”所表达的大小与“嫌长、嫌短、嫌白、嫌黑”的,来体会作者在这里所强调的意思和表达的态度。
3、对应第1、2段,体会第4段话是怎样具体解释“精巧、适宜”的。朗读,读出作者所强调表达的态度。
4、回读2-4段,用简要的话,来表达白鹭外形给作者的'深刻印象。
(四)第6-8段,读通顺的基础上,理解“嵌、镜匣”“悠然、嗜好”、“恩惠、清澄”在句子中所写的事物特点;读段落,说出想象出来的三幅不同画面的内容(具体包括:画面的背景、画面的主体活动特点);体会“精心设计”“悠然、嗜好”“恩惠、清澄”所表达的态度,朗读。
指导预设:
第6段:
1、第一句话中,“嵌在玻璃框里的画”指的是什么:在文中,玻璃框是什么?镜子指的、镜中的“人物(美女)”指的是什么?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描述这幅画面;
2、第二句话中,“镜匣”在这里指的是什么?精心“设计”在这里写出了什么意思,想想有人在精心设计时的内心思考;表达了作者什么态度。
3、用简单的一两个词语来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第7段:
1、这段话写的是资料中所介绍的白鹭什么特点?(把窝搭在树上,经常会在枝头站立)?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此刻看到的画面。
2、“悠然、嗜好”原本是写人的词语,在这里写的是白鹭,联系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想象,如果此时此刻白鹭是人,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3、朗读。
4、用简单的一两个词语给这幅画起名字。
第8段:
1、反复读两遍,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然后,交流描述画面(画面的背景、画面的主体活动)。
2、理解“恩惠”的意思,结合上下文“低飞的白鹭、偶见”思考这里指的是谁给谁的恩惠?
3、理解“清澄、具有生命了”的意思,进而理解这一段话所强调的内容和态度。
“清澄”原本是写什么的,这里写的是什么,强调了画面的什么特点?结合这一段话,思考:作者这里原本写的是什么景色?作者说 “而且具有生命了”,这里的“有生命了”强调的是画面中的什么内容?为什么?作者这样写在表达怎样的感情?
4、朗读这一段,读出作者的态度。
(五)第9-10段,读懂白鹤“不会唱歌的特点”,了解作者把白鹭比作了一首诗,是在表达对白鹭的喜爱。
指导预设:
1、第9段,作者表达了几层意思?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哪一层意思?为什么?(理解“铿锵”的意思,从语气中体会作者更喜欢的是“诗”,无声的、不张扬的美丽。)
2、第10段,作者在强调什么?(理解“实在”的语气)
3、朗读,读出作者要强调表达的意思和自己的情感。
设计意图:
本文词句的意思相对生涩,教师引导学生在查字典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去读懂这些词句在文中的意思,进而读懂内容,初步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态度。
四、出声朗读全篇课文。
五、默读全文,回顾“文中的白鹭在作者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练习表述全文内容。
六、指导书写要求会写的部分汉字“鹤、嫌、澄、韵”。
1、分析字形,讨论这几个汉字哪些地方容易写错,怎么记忆。
2、归纳结构特点,体会书写的时候,左右两部分在位置比例应该注意的问题(鹤、韵,左右各占一半;嫌、澄,左三分之一,右三分之二)。
3、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是文中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方式,状写白鹭特点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表达方法的作用,进一步深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课文《白鹭》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特点。
主要任务:将课文与说明文《白鹭》相对比,在对比中感受课文“借助白鹭表达思想感情”的特点。
1、回顾课文,简要表述作者在本文所写的内容。
2、读说明文《白鹭》,思考、交流说明文《白鹭》写了小白鹭的哪些内容。
说明文《白鹭》原文:
白鹭
白鹭是白鹭属鸟类的统称。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雪鹭,体羽皆是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的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饰羽全有。
白鹭分布较广,欧洲南部、非洲、亚洲中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经常一只脚独立在水中,靠灵活的脖子和鱼叉一样的尖嘴觅食。它们会将河蚌往石头上甩,直到河蚌被震开。与其他鸟类不同的是,白鹤不会叫。
白鹭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地和潮湿的森林里,属涉鸟类。主要食小的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浅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它们把大而不大讲究的窝筑在树上、灌木丛或地面上。
讨论要点:小白鹭颜色雪白、体型较小;分布较广,喜欢捉鱼吃,在树上、灌木丛或者地面上居住。
3、默读课文和说明文《白鹭》,将说明文与课文对比,看看课文所写内容与说明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讨论要点:
相同点:都写到了外形的颜色、大小、喜欢捉鱼、在树上生活、不会唱歌;
不同点:课文《白鹭》的作者写白鹭“是一首诗”“精巧、适宜”“生活场景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作者在写白鹭的时候,还写了“白鹤、朱鹭和苍鹭”;课文与说明文《白鹭》最大的不同是: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白鹭”非常喜爱的感情。
预设:
找不同点的时候,学生可能不会去关注“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白鹭非常喜爱的思想感情”,教师按照如下思路进行提示: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作者写这些话的时候,在表达着内心怎样的态度?
(感觉白鹭很美丽,作者非常喜爱。)
2、读“说明文”对白鹭外形介绍: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雪鹭,体羽皆是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饰羽全有。
引导学生思考:同样的一段话,作者这样写,你读起来,与课文的对作者表达的态度、想法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3、再读课文,将你认为作者在表达着自己思想感情的句子和段落,勾画出来。
4、归纳:课文《白鹭》在写白鹭的时候,表达了自己对白鹭非常喜爱的思想感情。这就是这一单元前面导读中说的“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二、初步认识《白鹭》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几种方法。
主要任务:认识写法,探究“为什么这样写”,初步学习“如何借助具体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渡:课文中很多句子和段落的描写,都在表达着作者对白鹭美丽的喜爱和赞叹。那么,我们从课文的这些描写和介绍当中,能不能学习到一些具体的方法,让我们也能尝试着去借助具体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呢?我们挑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句段,来研究一下。
(一)研读第1、2段,体会作者运用“把眼前事物比作其他美丽事物”的方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深入理解精巧,体会作者“把白鹭‘色素的搭配、身段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比作‘精巧的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及作用。
课件呈现“精巧”的解释:
?文心雕龙》丽辞35“是以言对为美,贵在精巧”。
精巧:“诗歌中的言语的音、韵、意”要精细巧妙的对称、般配。对称、般配到极致就是“精巧”,能够让人感觉到诗歌的美丽。如: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要使对偶的句子文理圆通,事义周密,像双联的璧玉呈现文采,共同放在一篇文章里。再加上交错地运用奇句和偶句,像用各种佩戴着的玉石来调节它,这才算是可贵的。
让学生读解释,从解释中体会精巧具体所指诗歌或者对联中作者精心的选择用词,用字精准而对仗。精巧的诗,就是用词精准对仗,让人感觉到像佩戴着玉石的诗,是美丽的。
2、读课文,读明白“精巧的诗”的所喻的“本体特征”。
要求学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细细体会:作者在这里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这两段话中,是说白鹭的什么像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的色素搭配、身段大小,就好像人们精心设计过的,对仗、搭配得非常精致准确。)
3、推断:作者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在作者眼中,精巧的诗是怎样的?作者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想说明白鹭是怎样的?作者这样写在表达怎样的感情?
4、在这两段话中,哪些词语本身就让你感觉到事物是让人喜爱的?
(精巧、身段、适宜)
5、总结: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对白鹭喜爱、赞美的思想感情的?
(把所喜爱的事物比作人们都喜爱的其他事物,并且在用词上传递令人喜爱的感情。)
6、朗读这两段话,读出你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指导学生读好“精致”“一切、都很适宜”所表达出来的赞叹语气。)
7、拓展:还有哪些内容,作者应用了“把眼前事物比作其它美好事物”的方法来表达对白鹭赞美之情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钓鱼图”,这样打比方,画面很美,而且还是“精心设计”,这样写让人觉得大家都很喜欢。“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歌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这样的写法,与前文的写法是一样的,都是借用美丽的诗来写白鹭的美丽,对白鹭进行赞美。)
(二)研读第5段,体会作者用“写美人”的句子来写白鹭,表达喜爱、赞美感情的方法。
1、读课文第4段,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回忆“这一段主要强调的是白鹭怎样的特点。”(搭配的合理、精巧、适宜)
2、课件呈现“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教师介绍:这句话,是作者对宋代《登徒子好色赋》中写隔壁美女的一段话进行改变后写成的。课件呈现原文节选:【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要求学生读这段话,想象一下,这段话在强调文中美女怎么样?
推想:作者把古人描写女子美丽的句子改编后来写白鹭,想强调什么?
(白鹭是在太美了。美到了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挑剔的程度。)
3、朗读,读出作者的赞叹。
(指导要点,读出排比列举出来的具体,欢快的节奏。可以用提示前半句朗读后半句,提示前半段读后半段,提示“色素的搭配,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学生读全段,提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学生读全段等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读出愉快的心情。)
(四)研读第7段,体会作者用“把白鹭赋予人的美好特点”来写的方法表达作者对白鹭喜爱赞美的感情。
1、请学生读课文第7段,回忆已经读懂的本段写法和作者表达的态度。
(课件呈现配图第7段)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2、对比阅读,体会“把白鹭当成有人的美好特点的”写法的作用。
在课件上在对比呈现另外一段话: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她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起来像是不安稳,它却一点事情都没有。这是别的鸟所没有的特点。
对比阅读后讨论:两种不同的写法,读完之后有什么区别?哪种写法更让人觉得白鹭非常可爱?为什么?
(讨论要点:课文写的白鹭好像是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生活很有情趣,热爱生活;另一个只是介绍了白鹭的生活习性。课文写得更让人觉得白鹭非常可爱,因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不仅有外表的美,还有内在的美,更让人觉得亲近,甚至可以让人觉得能给人启发。)
指导要点:提示学生抓住“孤独、悠然、嗜好”,展开想象,想象此刻“白鹭好像就是一个人,在望着远方,想什么,做什么”。
3、总结:作者在这里用了“把物当人来写”的方法,把人的美好特点赋予了白鹭,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
4、反复朗读,读出此刻白鹭在思索的味道。
5、拓展:读全文,认真思考,勾画,看看还有哪些地方是把白鹭当作人来写,表达了白鹭喜爱和赞美的感情?为什么?
(身段、让人觉得有生命了)
学生讨论交流。
(五)小结学到的三种方法。
三、指导背诵。
1、回顾全文的内容,将全文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总写(1、2段);
第二,白鹭的外形特征(3-5段);
第三,白鹭生活的三个美丽画面;
第四,总结。
2、为每一部分找关键词,然后依照关键词提示;练习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诵。
第一部分:精巧的诗搭配、大小、适宜
第二部分:白鹤朱鹭苍鹭白鹭常见忘却那那那那增之减之素之黛之
第三部分:钓鱼潜在玻璃框里镜匣;绝顶悠然嗜好放哨;低飞清澄生命
第四部分:美中不足一首歌铿锵韵在骨子里
3、依照“一首诗”“一切都很适宜”“水田垂钓”“树顶站立”“黄昏低飞”“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的内容提示,尝试背诵全篇。
四、抄写作者用修辞手法写白鹭表达感情的句子。
二上语文第一课教案篇3
《最后一课》导学案答案
一、读一读:
序幕:(1—6)写小弗朗士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开端:(7—10)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发展:(11—23)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朗士的感受(课上)。
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二、述一述(略)
三、品一品:
(一)品人物:
1、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和心理。
例如:心理描写:
①“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对敌人的憎恨和讽刺,表达对被强迫学法语的愤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也暗示了“我”对自由和平的向往。
②“这可怜的人啊”对老师的理解和尊敬。
③“他在我眼里,从来没有显得这样高大。”小弗朗士从韩麦尔先生的言行中,感受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朗士心
显得崇高伟大。
2、小弗朗士的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①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②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③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变化原因:①小弗朗士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②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③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朗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梦醒。
3、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外貌描写:“韩麦尔先生穿上挺漂亮的绿色礼服……小黑丝帽”。韩麦尔先生穿上节日的盛装,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和对祖国语言的眷恋。
语言描写:“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把法国语言比作钥匙,把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比作监狱,形象的.告诉人们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解放。
动作描写:“韩麦尔先生转身……,拿起……,使出……,写了……”这一系列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面色惨白”是他内心悲痛的表现。
4、小说以韩麦尔先生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比慷慨激昂的言语更为真实,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二)品环境:
①自然环境描写“天气”“画眉”等烘托出小弗郎士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②社会环境描写“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人物思想感
的变化作好铺垫。
二上语文第一课教案篇4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难点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师准备 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草原高原辽阔的境界。
2、同学们在电视中见过草原,可能也收集了不少有关草原的资料少自己了解的草原。
下面,我们随著名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大草原,去领略、感受那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自独自悟
1、学生自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以轮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随时注意正因及把长句子读通顺。
3、请学生自由结成学习伙伴,去游览美丽的草原,注意不要走马光滑,在美景中要仔细观赏。游览后向大家汇
(1)你们觉得草原那些景物最美?为什么?
(2)选一种恰当的汇报方式介绍自己的感受,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朗读、画画、唱歌、吟诗等)
三、汇报交流
1、激情把映入你眼中的美景汇报给大家吧。
2、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重点引导
(1)“在天底下,一笔千里,而并不茫茫。”(可联系《敕勒歌》)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崔色预留,轻轻流入云际。”(可厨师草原风光图画两幅,一幅为大写意画,一幅为工笔画。请学生辩别那幅画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四、品味语言
1、看得出,同学们已被草原美景深深陶醉,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第1段,并把你喜欢的语句画出来,仔细品味品味。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赏读。
2、学生自由读,说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师注意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1段。(指名背——齐背)
4、抄写第1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二上语文第一课教案篇5
教学内容:
1、讲授六个生字。其中“正、好、相”三个字会写,并能组词。
2、根据看图的方法正确观察图画所表达的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给别人照过相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给别人照相的?对,照相的时候也要动脑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幽默——动脑筋照相。
一、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1、大家仔细看图,图上都画了什么?
2、讨论:小组内讲一讲。
3、汇报。
二、生字
1、“脑”是我们本课的`生字。跟老师一起读。谁能给用这个字组词?
2、照相”是;一个词。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而后排火车读)
3、继续讲读“照”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生看图
1、同学们看图,图中手拿照相机的人,他说了句什么?“正好”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的两个生字。
2、师板书:“正”领读。
3、谁有好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它是什么结构的?
4、教师板书:“好”,领读。
5、“好”是左右结构的字,我们昨天学过一个偏旁“女”,谁能用这个偏旁再组几个字?
6、指导在虚宫格内书写。
二、练习
1、书后“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2、“说一说”让学生在学后说一说,谁还能讲几个小幽默。
作业:找找幽默的图片。
板书设计:
正、可、妙、好、相、你
正好、可是、妙用、正好、照相、你们
二上语文第一课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魅力和神秘。
【教学准备】
教师:
1、课件。
2、有关月球之谜的课外资料。
学生:
搜集有关月球的传说及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图猜诗句。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关的诗句──出示诗句后齐读。
3、同学们可真能干,知道这么多的课外知识。读了这么多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吗?
(是啊,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句。)
4、月亮可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月球图片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月球之谜。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本课字词,自由读(你能读正确吗)
2、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把这些词语在课文中找到,读正确。
3、指名读词语。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引入:
(出示图片)看,这是一轮多么明亮的圆月啊,我们用这一个词来形容她:皎洁。理解皎洁。
2、当这一轮明月升上高高的夜空,是多么美妙的景色啊:
出示第一句,指名读──自由读
3、理解遐想:出示遐想,什么是遐想?你知道人们关于月亮有哪些美好的想像吗?
(请学生说一说)
追问:你是从哪知道这些故事的?
对啊,这也是学习课外知识的好途径。
看了这么多的传说故事,再来看看这迷人的月亮,你有什么感受?
4、对着神秘的月亮,你有些什么美好的.想像呢?
(听音乐,边听边感觉)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像。
5、再读第一句:
让我们带着无限美好的遐想,再来读读这句话(配乐朗读)。
6、是啊,月亮太美了,人们多么向往有一天能到月亮上去,看看吴刚和嫦娥,和他们一起遨游月宫。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无法登上月球,只能望月兴叹。人们多么想知道。
(出示三个问题,齐读)
7、指导读好问句。
(是啊,人们迫切地想知道这些谜底。人们真想去月球看看)
8、齐读最后一句话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入:
1969年7月20日,是个值得全世界人类记住的日子。在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月球,集中到了两个人身上。
1、介绍第一次登月的基本情况,观看图片。
2、自由读第2自然段:宇航员踏上了月球,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呢?
3、指名读句子,出示图片和文字。
4、指名说一说:读这几句话,月球上的景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理解奇异)
5、指名读:
能读出奇异的感觉吗?──齐读。
6、欣赏月球奇异的景色。
7、月球的景色真是奇异啊!对比第一自然段中人们眼中美好的月亮,你有什么想说的?
8、带着这些谜团,我们再来欣赏月球奇异的景色。──齐读
四、初读三至八自然段
1、宇航员们从月球采回来各种标本让科学家们做研究,科学家们做了许多研究,那么,千百年来,缠绕在人们心中的不解之谜解开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自由地读读课文三至七自然段,边读边想: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月球产生了什么谜团?
2、学生自由读,读后交流。
3、想知道这些不解之谜吗?拿出关于月球的科学资料,读一读并想想:读读这些资料,看能不能解开你心中的谜团。
4、集体交流。
5、出示省略号。是呀,当我们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非常希望能真正地了解月球,解开月球带给我们的不解之谜。谁知却发现,月球带更我们这么多的谜团。
6、大家的资料都是不一样的,想知道其他关于月球的知识吗?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