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猫的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5-02-09 作者:lcbkmm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课堂气氛,营造适合学习的环境,制定教案时,教师需充分考虑到课程的进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分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课文猫的教案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课文猫的教案优秀6篇

课文猫的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领悟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解题:

2、(图片)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躁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一首诗让张继名垂千古,世界闻名。

3、展示书画,歌“枫桥夜泊”

不朽失眠著佳作,千古名篇天下传!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古诗,品读“入境”。

1、读准字音,你读出什么感受?

(凄凉……)

2、师范读,生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3、这首诗写了些什么景物?(生答)

1)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

2)霜,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品读这两句诗霜满天,地上霜(清冷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什么?(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

5、江枫“对”?——面对,相伴。“对”是什么意思?此时,谁与谁对?谁和谁相伴?江风和渔火相伴。张继有人相伴吗?体会了张继什么心情?(寂寞)

6、“眠”——睡了?谁“眠”?江枫、渔火、船家、周围的一切都睡了。诗人怎么样?(难以入眠)

树睡了

桥睡了

船家睡了

岸上的人也睡了

唯有张继醒??

夜愈深,愈难眠

原来,作者是对愁难眠啊!生诵读教师改写的诗句

7、后半句

1)“客”思乡寂寞

钟声响起(课件)讲解作者遭遇,抓文眼“客”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的想法和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想(体会寂寞愁苦)。

2)诗人在想什么?

你能用语言表达作者的这种忧伤呢?不能,只能来读!

三、读整首诗,诵读悟情。

1、看画面入情入境,将情融入古诗朗读中。

2、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

3、张继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边吟诗句,边想象画面。

2)师引读:

一千两百年前的一天.殿试揭晓的黄榜上人名密密麻麻.可偏偏没有他张继的名字。他羞愧沮丧.本来预期的结果不是这样的。虽经十年寒窗苦读,可琼林宴上却没有他的一角席次。他踏上小舟默默南行。时至深夜,泊船枫桥.不能成眠的他。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张继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

月亮缓缓下坠——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一句)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二句)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三、四句)

没有父母的关怀,没有孩子的欢笑,有的只是--读古诗

没有家乡的山水,没有熟悉的乡音,有的只是——读古诗

四、“出境”体会表达方法。

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感情,情景交融,达到美的艺术境界。

1、教师口述作者描写的画面或生设计诵读古诗的旁白(即在理解感悟古诗的思想感情过程中,感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并在创编古诗时,有初步的运用)。

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张继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他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他感到孤独,使他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张继搭乘的客船上……

2、在教师的引导下联想类似的感情经历(夏令营活动中的感受),迁移运用表达方法。

五、整体感知古诗写法,拓展探究。

1、师生讨论:我们学过的古诗或课文中,有没有用到过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若有时间,安排学生现场练习一段情景交融的片段:今天上课前的心情如何?能否以写景来衬托你当时的心情?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

情:清冷孤独寂寞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课文猫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搜集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相关内容。

一、激趣导入。

漫漫银河中,有这样两颗星星,一颗是牵牛星,一颗是织女星,他们的传说是那样令人心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民间故事的方式走近他们二位。

二、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效果:

1、解决本课生字词。

2、搜集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相关内容。

3、说一说你读完文章后的疑问。

三、初读课文。

小组活动出示:

1、这篇课文讲了______和______的故事?他们是怎样的人?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四、精读课文。

1、理清人物关系:

我们先借助题目看看,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板书:牛郎

织女)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感受人物形象。板书:

牛郎:勤劳善良

哥嫂:铁石心肠

老牛:知恩图报

织女:美丽善良

2、体会织女之“决”

出示:“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决心”变红)

一个高贵的仙女要嫁给一个贫困潦倒的牛郎,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呀。

姐妹们,好好劝劝织女吧!(练习说话)

五、关于民间故事。

1、简介其他三部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

民间故事就是要表达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追求和谐生活与美满感情的决心,歌颂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拓展延伸

作为高年级同学,我们可以做一些课外延伸。

选择一:课后可以看看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

选择二:试着去创编你心中的《牛郎织女》。

课文猫的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指导阅读的方法。

2、能积累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3、了解寓言的特点,能体会寓意,并说说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能积累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教学难点】

了解寓意,体会寓意。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们读过,听过很多寓言故事,请你选择一则你认为最有意思的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学生活动:学生说说寓言故事,教师引导,你为什么推荐这个故事?评价学生的口头叙述能力。

2、你们发现寓言故事的特点吗?

a、故事短小精炼,情节完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b、内容大多虚构,主角可以是动物,也可是人物,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情节生动。

c、寓言大多带有劝谕和讽刺的作用,惩恶扬善,充满智慧。

二、初识文言,积累文学知识。

1、今天学习的《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也是寓言故事,不同的是用文言文来叙述的。结合书下注释,了解文章出处。

2、在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

第二步,读准节奏

第三步,读出人物的角色

?郑人买履》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

?刻舟求剑》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3、通字音,评价朗读。

三、探究课文,学会翻译。

1、了解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正式的书面语,它典雅,简洁,但是因为距离我们的年代较远,我们的理解有了一些难度,这需要我们在通读的基础上把握重点词的意思,学会翻译。

2、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质疑

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教师指导。

4、翻译的原则

a、直译,由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b、调整,包括字词的增删补减和句式的调整。

c、省略句补充的内容要加括号。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完成同步训练

2、采取多种形式背诵课文,总结自己的背诵经验

六、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现在以文言形式出现,实现了小学与初中学习的过渡。在教学时重点应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

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延伸

1、《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分别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呆板、迂腐、固执的郑人,讽刺世界上很多人只相信死板教条的东西,不能灵活变通。

?刻舟求剑》讲的是战国时,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戴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船靠岸后,他立即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没有找到。这是一个愚蠢,固执己见,不懂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这些寓言引申成了成语。

2、寓言的寓意怎么领悟

a、通过人物对话,增强故事的讽刺效果。

b、议论、讥笑这种方法表达作者的意见。

c、没有任何评论,读者通过领悟自己体会。

二、课外拓展,学会解读文言文。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之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的解释。

2、学会用单变双的办法,利用增删调补的原则翻译文章。

3、学会分析人物(角色)的描写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得到启示,领会寓意。

4、能口头复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大意,可以发挥想象和联想,力求说得生动流畅。

三、作业

1、完成课时达标练习。

2、背诵两则寓言。

四、教学反思

课堂节奏稍微松了些,学生自学能力一定要重视,怎样读文言文要和学生一起概括

课文猫的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会认“秆、绣”等11个生字,会写“翠、秆”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翠鸟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小解说员”牌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初设情境,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新朋友,想认识它们吗?(依次出示:燕子、猫头鹰、天鹅、老鹰、孔雀……)

谁认识,老师就把它送给谁,让你和它交上好朋友。

你们认识的鸟真多!看得出,你们都是爱鸟的好孩子。

2、你们看,谁又飞来了?(示课件:翠鸟飞来。)对,它就是以翠鸟。(课件打出:翠鸟)谁能读好它的名字?(生认读,正音。)

3、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翠”字吧。(师在黑板上写,学生跟着书空。)

4、你们写这个字时,发现了什么?(“翠”字上面是个不带钩的羽字头。)

5、你们愿意和翠鸟交朋友吗? 完成板书:翠鸟 那我们先要了解翠鸟。好,我们一起来看《新动物世界》。本期《新动物世界》要介绍的就是翠鸟。

再设情境,解说课文:

1、(播放课件:《新动物世界》片头,播放到翠鸟图片时停止下来。)

2、师(故作惊讶)咦,怎么没了?到底要介绍翠鸟的什么?

别心急,解说词就在咱们书上。赶紧读读课文吧,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再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好。

3、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分段读,正音。)

4、读得真棒!同学们对翠鸟了解了多少呢?

(出示填空:翠鸟喜欢停在 ,它长得 ;以翠鸟叫声 ,爱;翠鸟捕鱼的动作 ,住在 。)

谁会填?先自由说一说,也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指名说。)

5、看来同学们对翠鸟有了些了解。好,现在我们来听解说员的介绍。

(放录音: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它长得可真漂亮;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翠鸟捕鱼的动作非常迅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

6、听了这样的解说,你们满意吗?哪里不满意?(对,翠鸟的样子怎么漂亮,捕鱼的动作怎么迅速还没介绍清楚。)板书:样子 动作

7、那老师提议,我们小朋友自己来当解说员,为《新动物世界》翠鸟专辑配上解说词怎么样?

那赶紧读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练一练,(示“小小解说员”牌)看谁能成为本期翠鸟专辑的特约解说员。

8、读了课文,你们最想介绍翠鸟的什么?以下步骤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

如生介绍“样子”:

指名一生介绍。

(2)他介绍得怎么样?(学生评议)

(3)(将“小小解说员”牌挂在介绍得好的学生身上。)我郑重宣布,你成为了翠鸟专辑的第一名解说员,恭喜你!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介绍的?

(4)还有谁来介绍翠鸟的样子?指名介绍,评议。奖励“小小解说员”牌,师:又一名“小小解说员”诞生了!请你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师配合学生的发言,利用课件依次打出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图片,待学生介绍完,一只完整的可爱的翠鸟便呈现出来。)据生介绍相机出示词语、图片: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咖啡色。

现在知道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吗?(从下到上)

师:听你这么一介绍,这只翠鸟更显活泼可爱了。看来,你确实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小解说员”,还有谁能介绍好? 好,那全班一起来介绍。(师配合学生的介绍依次出示翠鸟分解图片。)

(5)能不能变个顺序,从上到下地介绍?指名说。

(6)翠鸟长得这么漂亮,想把它的样子留在脑海里吗?那快背一背第一段吧。

自由背,齐背。给背得好的同学发“小小解说员”牌。

如生介绍“动作”:

指名一生介绍。

结合学生的介绍,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以下句子的朗读。

①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出示课件:翠鸟叼鱼动态图)

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想说什么? 是呀,翠鸟真是动作神速。谁能通过朗读让人感觉到翠鸟动作神速?指名读,齐读。

②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落在苇秆上了。

老师这儿还有一句解说词,示句子: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飞。和书上的相比,你更喜欢哪句解说词?为什么?

好,那谁再来读读书上的解说词?(提示:“轻轻”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你读得真好确实让人感觉翠鸟动作又快又轻。相机奖励“小小解说员”牌。

9、同学们介绍得棒极了!看来,你们已经和翠鸟真正交上了朋友,都是小小解说员。好,让我们一起来为《新动物世界》翠鸟专辑配上解说词吧!(播放课件,学生朗读字幕,配上解说词。)

作业:制作一张翠鸟的知识卡片。

课文猫的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好自然段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次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教师检查:开火车读。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记住了吗?你是怎样记的?你已经记住了哪些生字?

4.指导书写“几、个”两个生字。

课文猫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谁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座大桥的?指名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南京长江大桥有9个大桥墩,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底层是铁路,铺双轨。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

zhàozhōu

板书:赵州桥

2、指导预习。

(1)读课题。注童读准zhàozhōu这两个翘舌音。

(2)轻声读课文。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3)用部首查字法查创、固、慧、遣等字。

3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2)指名回答结果。(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

(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图上指出赵州桥的位置。

(3)课文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叙述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多年了)

小结: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5、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作业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3、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中的重点词句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5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桥面又长又宽);第1句写了什么?(全都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第3句写什么?(写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第4句写什么?{这一句揭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写什么?(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是一个创举)

教师小结:因为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是世界建桥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说它是一个创举。

4、完成作业本第5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并成-句话。

3、知道赶州桥世界闻名,它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而自豪。

(二)教学过程

1、听写生字词语,写好后同桌同学互批、有错误的进行订正。

2、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划出这段的重点词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这一句起了什么作用?(这一句是承上启下,引出了赵州桥建筑的又一特点:美观)第2、3句写了什么?(第2、第3句是以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具体说明它的美观)第2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列举了一些龙的图案,具体说明桥的美观。

启发学生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怎样写出桥的美观。根据重点词句让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童思。

3、读第4自然段。

板书:宝贵的历史遗产

讨论:联系上面3个自然段,说说什么地方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才干,哪里告诉我们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设计独特,坚固、美观,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建桥年代久远,至今已有1300多年。这是前人留下的,所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4、重点指导不但......而且......关联词语的运用。

5、教师总结:赵州桥不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6、完成《作业本》3、4、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