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作文7篇

时间:2025-02-01 作者:Mute

写作文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想,形成系统的认知和观点,在写作文时,确保每个段落都有明确的主题句,以便读者快速理解你的观点,加分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底线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底线作文7篇

底线作文篇1

春夏秋冬不断地往复着,时间也在一日三餐中不紧不慢地走着.幸福的人们从不感觉时光的存在;而遭受不幸的人们却感到时光太难熬;对于作出死亡选择的欧阳志成,更是集痛苦,担心,想家,欣慰于一身……

2005年,本应在讲台上带同学们纵观历史,畅游数字的时候,欧阳志成却不得不撇下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目光,独自呆在四周都是白色的病房里.

白血病,可怕的字眼,人人都望而却步,但它却自己找到欧阳志成,然后折磨他.原本健壮的小青年,现在毫无血色,头发因化疗而掉光了……

然而,一切的一切,也摧毁不了好人的那颗善良,质朴,仁爱的心.

就在欧阳志成感到寂寞的时候,病房里来了一位白血病患者,名叫彭敦辉.他跟欧阳志成长得酷似,连医院里的人们都说他俩是亲兄弟.唯一不同的是,彭敦辉有一个刚生下来不久的小孩子.

这时,医院为他俩都找到了配型的骨髓.但是,困难又来了:钱.做这项手术得十五万元,对于穷教师欧阳志成跟同样贫穷的彭敦辉两人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

这一天,欧阳志成想来想去,觉得两人中有一个人可以手术,但另一个人必须"牺牲".他悄悄地退了病房,到医院旁边租了一个小屋子,一夜没睡,写了一封让彭敦辉跟欧阳志成至今难忘的信.他把这些放回到彭敦辉的抽屉了,立刻转身坐车回家去了.

当彭敦辉看到那封信时,他哭了.信封里面有一封二百字左右的信跟三万五千员钱.信里说:"敦辉老弟,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走了.这是我仅有的三万五千元,无偿地送给你,帮你做手术.我知道你还有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孩子不能没有父亲啊……"看完信,敦辉立刻拨通了欧阳志成的电话,电话那头的欧阳志成刚刚上车,他只说了几个字:"保重,老弟."欧阳志成坐着车走了.他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好友,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死之路.

欧阳志成坐在车上,想来想去,最后在离家二十华里的地方下了车.因为,他的父母,妻子肯定不会原谅他中途回来的,更何况他还把他救命的钱赠了人.就这样,他在这个小镇上租了一个小屋子,准备在这里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但是,欧阳志成太想家了.最后,他鼓起勇气,拨通了妻子的电话.电话那头,妻子哭着说:"你不想要命了吗?……" 然而,妻子最后还是原谅了他,原谅了这个好心人.

这时,整个城市的媒体都在宣传这件事.一位潘先生了解到情况后,就为欧阳志成捐助十五万元替他治病.好心人详细地了解了情况后,把钱放到欧阳志成的帐上,突然间就消失了.

本以为可以做手术了,但又横生枝节.欧阳志成接到了两次来自同一个人的陌生电话,那陌生人在电话上哭着说自己的了白血病,现在要做手术了,但一下子拿不出十几万元,希望欧阳志成能把那十五万元先借给他,做完手术后,他回很快还给欧阳志成的.欧阳志成动了恻隐之心,准备拿出那十五万元先给那位陌生病人救急,但这十五万元只能用于手术,不能提取现金,没办法,欧阳志成跟妻子商量了一下,把仅有的五千元全部送给了那陌生人了.

过了一个星期,欧阳志成拿着陌生人留给他的地址去看望那陌生人,但地址是假的,再拨电话,电话号码是空的.

就这样,一位生命垂危的好心人,却有人要骗取他的救命钱,世上真的有披着人皮的狼吗?

社会媒体迅速披露了这件事,看那"狼"却昧着良心,背着社会舆论的骂声,消失了……

这时,医院再次传来消息,欧阳志成的姐姐的骨髓带有丙肝病毒,暂时还不能移植.一丝生的希望又在风里摇曳不定了.

不过,这时的欧阳志成却很高兴,因为彭敦辉老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

还好,他姐姐骨髓里的丙肝病毒不影响移植,所以欧阳志成终于能上手术台了.就像大多数人说的那样,好人有好报.2005年10月,欧阳志成手术成功,恢复得还不错.

欧阳志成做完手术后,第一个想到的是那群由于他不在早已失学的孩子们,但是,他的妻子早已想到了这一点,自己接起了丈夫的班,继续浇灌这群祖国的花朵……

有时候,生活就爱捉弄人.但是,有一根线,叫道德底线,你抓住它,它就会让你幸福快乐;你抛弃它,它就会把你拉进深渊,永远黑暗.

底线作文篇2

在万丈红尘中,在缓缓流淌的墨水间,携带了前世的夙愿,晕染了今生的宿缘,带走五千年余年的时光,带来了科技的光速发展。科技发展至此,计算机已初具人类情感,一些学究们坐不住了,发生问道:“如果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世界将会怎样?

不同于学究们的担忧,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我对于他的观点表示赞同。

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开发其的目的在于贴近人们的生活,打造智慧生活,满足人们的需求,开发者既然能够创造它,必然也能够在他违反自身的开发理念后将其摧毁,所以对于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并不担心。还记得周国平先生曾在《愿生命从容》一书中写道:“人只有拥有了一颗善良之心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不然与禽兽没有分别。善良是人与禽兽最初的界限与最后的底线,而善良便是同情心和价值观的总和。

害怕失去,便不会得到。同样的,人没有同情心便不会对可怜之人的遭遇不会施以同情,给予人爱。自然,不懂得给予人爱的人也必定得不到别人的爱,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一个没有爱的人注定活得寂寥。

若是没了价值观,那就更为可怕。价值观是一个人衡量事物的标准,没有价值观的人无法判断事物的好坏及是非对错,那么他做事也无原则可言,他要的是最后的结果,而非享受其中的过程。他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地做事,这样往往会吓跑身边的人,注定他的人生是单行道。所以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的人也不算一个真正的人了,但是我想这样的悲剧不会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学究们说八零年代的大哥大是洪水猛兽,九零年代的电视机毁了祖国的花朵,零零年代的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但是八零年代的长辈躲过了,九零年代的长辈捱过了,我们又怎么不行呢?我们定会学习到前辈们、长辈们身上的精神,守住做人最初的界限与最后的底线。

底线作文篇3

在人间有这样一条线,它记录着人世间柴米油盐风清月朗,分辨着人性骨血世态炎凉。它,就是底线。

――题记底线真的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像《诗经》里的伊人,朦胧缥缈,若有若无。但它确确实实存在,它就在我们心中。

它就在过去的风流人物中。悠悠历史,几度沉浮。在这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大势里,涌献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物。底线,就是刘胡兰宁死不屈,咬紧牙关的共产党的秘密情报;就是董存瑞视死如归的英雄精神;就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气概。底线就是他们的前仆后继,迎难而上,不畏艰险。这样的他们,所坚守的伟大坚强的底线,怎么不让我们佩服?

底线就在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里。坚守底线的人们,就是现在又何尝少呢?朱自清至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用实际行动捍卫了祖国尊严;屠呦呦数十年如一日,为中国领先于世界做出了卓越贡献;马旭分毫积攒千万捐赠,耐得清贫守住心灵的高贵。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慢慢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这故事背后,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内心坚守的那一条底线,在支持着他们所作出一个个伟大的事业,一个个伟大的举动,感动着人们。

底线还在我们青少年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代青少年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一代。他们之间的一声“谢谢”“打扰”,让多少人如沐春风;公交车上的一声“您坐”温暖人心;考场上考生纪律严明、严格自律、地面干净整洁、考风端正,让人看到动容。他们坚守底线,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守信,乐于助人。他们是中国新升起的太阳。

我们看到底线还应在祖国未来中。我们眺望未来,看到的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强国。随着科学技术和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无原则无底线的少数人将受到更多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祖国大地一片光明。而每个人心中的底线就是光源,照亮了这世间。

原来,底线无处不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它,熠熠生辉。

底线作文篇4

曾看过一所重点中学的德育问题的问卷调查:

如果你赴校考试,看见拖把、扫帚凌乱地倒在学校门口,是扶起还是视而不见?考后能不能把椅子恢复原样?考生吃完点心后,包装纸乱扔还是放进垃圾箱?……

从统计结果来看,70?的考生不能把拖把、扫帚扶起来,30?的考生离开教室后不能把椅子放会原处,20?的考生乱扔了包装纸……

以上数据实在令人担忧。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体现。我无法想象一个人如果失去了道德品质,怎样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又怎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仔细想想,这些都无疑是一个习惯问题。古罗马西塞罗说过:“习惯是第二天性”。就像你早上起床就想到刷牙,这本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为什么现代中学生连这些起码的道德习惯都不能做到,这实在是值得众人深思的。作文

事实上,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勤俭节约本是一个民族的道德底线的体现,然后当今社会竟沦落到谈及习惯问题,实在是有失社会的形象。

一日,沈阳的杨女士在超市购物,不慎钱包被小偷盗走。翌日,杨女士在自家的邮箱中发现了自己的钱包,其中除了几百元钱不见了,身份证、工资卡以及其他如名片、口红之类的小东西一样不少,还多了一封致歉信,信中说:“来沈数日,衣食无着,又找不到工作,不得不与盗贼为伍……,您的身份证、工资卡和票据对您很重要,对我却无用,现完璧归赵,并致歉意。”杨女士由此免去了重办身份证、工资卡的奔波之苦,对这个小偷也颇为感激。作文

偷盗是不道德的,甚至应该是人人喊打的事。但只偷钱不害命又能为失主着想主动归还失物使受害者免受最大损失的小偷似乎又是道德的。当今社会是复杂的,多样化的。如果现在你硬要把人分为好人或坏人,硬要说某件事是道德的或不道德,这似乎有些落伍了。人不可能都有舍己为人的完美或一下子坠落成一无是处的社会的残渣,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消灭干净这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就出现了上面这种现象,从根本上来说,这种现象是适应当时社会发展规律的。

但是,我们不能屈从于这些现象,更不能长叹甚至承认这种现象已经成为我们的道德底线。我们是命运的主宰,相信努力会得到回报,道德车轮将碾过无数个丑陋的个体而滚滚向前!

底线作文篇5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品质莫过于能坚守心灵的底线。为人一世,当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心灵的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最起码的准则,坚守心灵的底线,做一个真正的人。

当屈原怀抱大石走向汩罗江时,那句“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应该还在身后回荡。“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者乎?”这是他的告白。

他不愿随其流而扬其波,于是他作《怀沙》之赋,走到江边,他回首一瞥,看见了郢都,看见了秦军长驱直入的狼烟,闭上眼后,一扭头就坚守了心灵的底线。

他躺在了江底,却站在了天地之间。

汩罗江的水在静静地流着,是在诉说什么,抑或是在暗示着什么?我默默感悟,思绪飞扬。

每当素琴飞声之时,仿佛仍可以感受到嵇康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无论是俯首请以为师的三千太学生,还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都不曾令他犹豫。是生,只须他低头一句话,但他却扬眉说了一句“拿琴来”,于是,结果是死。一曲《广陵散》为他的生命划上了句号,在悠扬的琴声中,他用生命坚守了心灵的底线。

那一曲绝响,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嵇康,即使是面对死亡,他也没有让自己的心滑落到那底线之下,他是个堂堂正正的人。

如果说在无垠的历史天空里,嵇康是颗闪亮的明星,那么,陶渊明呢?

溪流淙淙,菊香阵阵,陶渊明赋诗之声随缕缕清风飘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耳,心远地自偏。”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在南山的幽菊中寻找到了自己的桃花源。他窈窕寻壑,亦崎岖经丘,在悠然自得中远离了污浊的官场,坚守了心灵的底线。

不可置否,陶渊明亦可熠熠生辉于历史的天空,泰然立于天地之间。回眸历史,我还看到了苏武,李白,岳飞等好多坚守了心灵底线的先贤

他们傲然于天地之间,让所有逾越了心灵底线的人无地自容。

逾越了心灵的.底线,你可看到岳飞墓前的那两尊跪像?逾越了心灵的底线,你可知道良心的谴责是如何的生不如死?

人啊,无论什么时候,你是处江湖之远也好,是居庙堂之高也罢,都要坚守心灵的底线,这样才能安身立命,维护自尊,获得他人认同,才能称的上是真正的人。

底线作文篇6

如果被妈妈说了一顿,应该庆幸没有被打骂,如果视力又降低了,应该庆幸自己的双眼没有失明,如果半身不遂,应该庆幸自己没有全身瘫痪。

曾经有人发表自己的感想:因为一次车祸,我失去了右腿,失去了工作,只能卖报维持生计。我发泄自己的情绪,向自己的妻儿唠叨。第二天却仍改变不了卖报的事实。我对自己说:“一条腿又怎么了?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吗?一家妻儿老小,各个身体健康。我再力卖报,一定能凑齐孩子的学费。我失去了一条腿,那些因车祸成为植物人或死亡的人比我更不幸,我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只要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就一定能成功!”

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了一位穷得连草鞋也舍不得换的穷人,问他:“你觉得你不幸吗?”穷人说:“对不起,我很幸福,因为我有一双可以穿的草鞋。”记者等了一会儿,看见了一个没有鞋子的孩子,问他:“你觉得你不幸吗?”孩子说:“不,虽然我没鞋,但是我有一双脚!”记者若有所思找了一个连双脚也没有的乞丐,问他:“你觉得你不幸吗?”乞丐想了想说:“不,因为我有明亮的眼睛,灵敏的鼻子,机敏的'耳朵和灵活的双手。”记者沉默了。

只要把幸福的要求放低一点,就会收获到成倍的幸福。如果把幸福定为成为国家的总统,那么终身只有苦难。放下苦难,享受幸福。只要能达到幸福的底线,那么永远都是幸福的人生。

底线作文篇7

人,生来就有底线,底线,即处事之基本原则。在世尘的淘洗下,有的人守住了,而有的人丢失了。守住底线,守住心中那一份宁静,守住心中那方净土。

古之贤者都很重视自己的底线。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俗韵太虚伪,陶渊明受不了,丘山则是真性情,渊明很喜欢。“归去来兮,园田将芜胡不归?”渊明曾任过彭泽县令,上级来检查,要他穿戴整齐出门迎接,总有摆不完的谱。渊明是完不成上级任务的,媚上必欺下,他不是这样的人,也不会为了迎合上级而变成这样的人。渊明看不惯官场的污浊虚伪,转身就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日子虽然苦了点,但内心却非常快乐。

渊明守住了自己的底线,保住了自己的“真性情。”

竹林七贤,是魏晋风度的一个缩影,嵇康走在最前面。嵇康生活在朝代更迭之际,但不论何时,有才之人都是很受欢迎的。就连谋权篡位的司马氏也十分需要像嵇康这样的贤人。曹氏有恩于嵇康,嵇康坚决不为司马氏办事。曾经在司马昭身边居高位的钟繇之子钟会来请过他。他来时,嵇康正在打铁。嵇康本是铁匠,看书累了就打铁。钟会在旁边等着,嵇康不理他,依旧叮叮哐哐打着铁。管你博学不博学,管你地位有多高,嵇康旁若无人。

嵇康先后写过两封绝交书,断了与山涛,吕巽的关系,写到了统治者的痛处,毫不留情面,但也把自己写上了断头台。行刑前,他留下一曲绝唱——《广陵散》,风度翩翩走上断头台。性命没了,底线却保住了。

嵇康守住了自己的底线,保住了自己心中的纯真。

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头者,阮籍则是七贤的二号人物。

拉拢嵇康是不可能了,于是司马昭把目光转向了阮籍。阮籍这个人甚是疯狂。“步兵白眼向人斜”“步兵大醉六十日”为对抗司马昭,他装糊涂,狂饮酒,举止怪异。

平日无事,便驾着牛车,载着美酒,在路上飞驰,行至路的尽头,便仰天长啸,大哭而返,为何大哭?因为心中缺少一条康庄大道。司马昭要他做步兵校尉,阮籍答应了。原因很简单:军中有好酒,喝完人就走。不是他一个人喝,他还把酒带进竹林,七贤共饮。司马昭十分欣赏他,只能由着他去了。

阮籍守住了自己的底线,保住了心中的自由。

古之名士为了守住自己的底线可以不惜手段,这或许就是名士与常人的区别罢。在当今社会,诱惑,干扰太多,一不小心便会失了底线,成为非人,成为囚徒。我们更应该像那些名士一般坚守自己的底线,守住心中的宁静,守住自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