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幼儿教案模板6篇

时间:2024-10-16 作者:Cold-blooded

一份结构清晰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控课堂节奏,提升教学效果,教案的有效性体现在课堂实施后的反馈,教师需认真分析这些反馈,加分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妈妈幼儿教案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妈妈幼儿教案模板6篇

妈妈幼儿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说出妈妈的模样及特色。

2、培养幼儿有颗感恩的人,懂得惜福。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让幼儿对“向幸福出发”节目有初步认识。

2、物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导部分,播放ppt,以“主持人”的形式入场

1、“大家好,我是向幸福出发的节目主持人,欢迎大家!”

“向幸福出发,有爱就大声说出来”有请我们的小嘉宾闪亮登场(幼儿入场)

2、“欢迎你们,知道你们今天参加的是什么节目吗?很高兴你们成为这个节目的小客人。”

二、教师引导幼儿,猜猜爱的人是谁?

1、师:你们知道吗?“向幸福出发”这个节目是一个感恩和表达爱的一个节目,今天我们也要爱一个人?她是谁呢?让我念一首儿歌,你们就知道了。(教师念儿歌《我的妈妈》)

2、师:你们猜到是谁了吗?

幼:是妈妈

师:对了,今天我们爱的人就是——妈妈。

分析:此环节,使幼儿了解妈妈是最亲近、最重要的人,并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

三、利用“找游戏”,讲述妈妈的模样及特色

1、播放课件,让幼儿一起“找妈妈”。

师:今天,还有几位小客人也想参加我们的节目,可是在来的路上不小心跟她们的妈妈走散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幼:帮她们找妈妈。

师:让我们一起帮帮她们。

2、观看ppt,引发幼儿的讨论。

师:他是谁?他的妈妈在哪里?

幼:大耳朵图图,他妈妈瘦瘦的。

师:对了,你知道你的妈妈长什么样子吗?

幼:我妈妈也瘦瘦的,头发长长的。

幼:我妈妈的头发是短短的。

师:你们看,这是谁?他的妈妈在哪里呢?(课件中显示图片)

幼:这是壮壮,壮壮的妈妈在这里。

师:壮壮妈妈长的什么样子呢?

幼:壮壮妈妈胖胖的,头发是卷卷的。

师:谁的妈妈的头发也是卷卷的,请举手。

师:这又是谁呢?这位妈妈又长的什么样子呢?你们妈妈跟他一样吗?

幼:这是小豆丁,他妈妈是带着眼睛,个子高高的那一位。我妈妈也带着一副眼睛……

师:你们太棒了,都帮小客人们找到了他们的妈妈!他们要谢谢你们。

小结:原来我们的妈妈都是不一样的,有瘦瘦的,有胖胖的,有头发长长的,有头发短短的,还有带眼睛的,她们都不一样。

此环节选择了最具有典型特征,最贴近图片给幼儿欣赏,引导幼儿具体描述妈妈的样子,激发起想像力的欲望。

四、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并学会感恩

1、师:说了这么多你们妈妈的样子,那妈妈爱你们吗?妈妈是怎样爱你们的呢?是怎样照顾你?帮你们做哪些事情呢?

幼:妈妈帮我穿衣服,妈妈很爱我。

幼:妈妈喂饭给我吃。

幼:我生病的时候,我妈妈一直抱着我,很担心……

2、师:妈妈原来是这样爱你们,我这也有几张妈妈爱我们的照片,让我们一起看看。

播放ppt,让幼儿感受妈妈的爱并做小结。

妈妈幼儿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2、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妈妈的简单特征。

3、体验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1、事先让幼儿回家观察妈妈

2、请幼儿带妈妈的或者全家的照片来幼儿园

重点难点

能用语言表达妈妈的简单特征

活动地点

活动室

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介绍节日教师用清楚简洁的语言向幼儿介绍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2、提问幼儿:你回家观察妈妈了吗?她长得怎么样?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头发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说一说。

3、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妈妈的工作及职业。

4、组织讨论知道妈妈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务,非常辛苦,应学会关心妈妈。引导幼儿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妈妈拿拖鞋,请妈妈喝水,听妈妈的话,不让妈妈生气等。

爱心提示:请幼儿仔细观察妈妈一下,妈妈每天都为自己做了些什么?可以讲给爸爸听,请他帮忙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的主题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三八”妇女节,还懂得了该如何爱妈妈、体贴妈妈。妈妈们也从中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并能和孩子一起游戏、欢乐,增强了妈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也增进了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妈妈幼儿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专心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能回答有关故事的问题。

2.能用动作和语言向妈妈表达爱意。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妈妈的.合影。

2.《我爸爸我妈妈》幼儿用书或电子书10-11页。

活动过程:

1.向幼儿提问:“你昨天和妈妈一起做了什么?”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0-11页,与幼儿分享故事:

冬冬的妈妈说:“和冬冬在一起,我很快乐。”冬冬问:“为什么?”妈妈说:”因为冬冬很关心妈妈、爱妈妈。妈妈累了,冬冬会给妈妈捶背;妈妈做蛋糕时,冬冬会来帮忙;冬冬在幼儿园学了新歌,会唱给妈妈听;冬冬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会留给妈妈吃。”冬冬说:“因为妈妈是我最爱的人。”“为什么呢?”冬冬说:”因为妈妈会做香喷喷的饭菜给我吃,和我一起玩游戏,还给我讲故事。”妈妈说:“因为冬冬是我最爱的人。”

3.与幼儿讨论:

妈妈说她和冬冬在一起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冬冬会为妈妈做什么?(冬冬会给妈妈捶背、帮妈妈做蛋糕、唱歌给妈妈听,还会把好吃的食物留给妈妈。)

冬冬说他和妈妈在一起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妈妈会为冬冬做什么?(妈妈会做蛋糕给冬冬吃、和冬冬一起玩游戏、讲故事给冬冬听。)

为什么冬冬和妈妈最喜欢和对方在一起?(因为他们都很爱对方。)

请幼儿出示和妈妈的合影,两两一组向小朋友介绍自己喜欢和妈妈一起做什么。

请幼儿交流如何用动作和语言向妈妈表达爱意。例如捶背、拥抱或亲脸颊等动作;尝试使用故事中的语言。

请幼儿回家用这些动作和语言向妈妈表达爱意。

活动评价:

1.能专心地听故事。

2.能回答有关故事的问题,说明故事的主要人物与语言。

3.能用动作向妈妈表达爱意。

妈妈幼儿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述妈妈的头发的基本特征。

2、在表述的基础上,运用波浪线、直线、弧线,大胆创作妈妈的头发,表现妈妈头发的基本特征。

3、在创作妈妈头发的过程中体验爱妈妈的情感。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重点:

运用波浪线、直线、弧线,大胆创作妈妈的头发,表现妈妈头发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勾线笔、绘画纸、范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你喜欢你的.妈妈吗?你觉得你的妈妈漂亮吗?你觉得她哪里漂亮?

2、你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

3、师小结:你们妈妈的头发有的是长长的直直的,有的是卷卷的,像海里的波浪一样,有的是弯弯的,像月亮一样,有的是短短的,每个妈妈的头发都很好看。

二、观察范图。

1、师:那你们想看看我妈妈的头发吗?(出示教师范图)

2、师:我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

3、师:你想不想也来给你妈妈画张画?那你可以用哪些线条来画你妈妈的头发?

4、师示范。

5、请一个幼儿上来尝试。

6、师小结:我们可以用直线来画妈妈的直直的头发,可以用弧线来画妈妈的弯弯的头发,也可以用波浪线来画妈妈的卷卷的头发。

三、幼儿创作,师巡回指导。

1、师:那我们也来给自己的妈妈画张画吧。要求:(1)大胆选择线条进行创作;(2)线条流畅、大胆;(3)画面干净。

2、幼儿创作,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四、展示幼儿作品。

1、展示幼儿作品,比比哪位妈妈的头发最漂亮,师:你最喜欢哪一位妈妈的头发,为什么?(重点引导幼儿从妈妈的头发去评价)

活动反思:

1、在导入环节,可以事先请幼儿带来妈妈的照片进行观察,便于幼儿更加直观的观察妈妈的头发,为一会的创作进行准备。

2、在出示范图的时候,范图过于单一,可以准备多样性的范图。

小百科:

头发的颜色一般是由基因决定的,常见的有黑色、金黄色、棕色及红色等。当人类老化时,头发通常会变成银白色。由于种族和地区的不同,头发有乌黑、金黄、红褐、红棕、淡黄、灰白,甚至还有绿色和红色的。

妈妈幼儿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掌握折纸、剪纸的基本方法。

2、发挥想象,尝试动手折小青蛙,剪小蝌蚪。

3、体验粘贴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彩色折纸,蓝色硬卡纸,黑色海绵纸若干。

2、美工剪。

3、双面胶。

经验准备:熟悉和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回顾《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内容。

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

2、师: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它们快快乐乐的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今天我们一起动手来做一副粘贴画,展现出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欢乐场景吧。

二、教师示范步骤。

1、教师出示折纸小青蛙的步骤图,引导幼儿观察,然后按步骤师范折小青蛙。

2、教师示范剪小蝌蚪和荷花的方法,重点讲解使用剪刀时的安全事项。

3、教师示范讲解使用双面胶粘贴的正确方法。

三、完整欣赏微课:粘贴画《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欣赏,教师就重点内容再次讲解。

四、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分发材料。

2、幼儿动手制作,幼儿巡回指导。

五、展示作品。

1、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

2、把作品展示在班级美工区。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故事,通过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用粘贴画的形式展现出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情景。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能够大胆动手,运用折纸、剪纸、粘贴的技巧进行制作,然后进行同伴间的相互欣赏!通过这一活动,幼儿掌握了折纸和使用剪刀的方法,锻炼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但是在孩子操作的环节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一、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差。1、孩子们对于手工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是幼儿们的手部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善,手、眼、脑的动作都很不协调。2、幼儿日常生活中手工活动方面缺乏锻炼,对于手工方面的一些技巧都不太熟悉,控制能力也不强!二、缺乏自信原因:个别孩子在家也不用见剪刀,对于剪刀的运用都不怎么灵活,虽然在活动操作时,我会进行个别的一对一的辅导,但是仍有个别的孩子在屡试屡败的情况下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从而对手工活动逐渐缺少了兴趣和动力。通过这个活动我进行了反思,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孩子对手工活动想做,敢做,会做并做得很好呢?进过思考我想出了几个改进的方法:1、在选材的时候要注意简易性,难易度符合我班孩子的现有水平。2、通过家园合作,在家让家长辅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材料操作,如:如何正确用剪刀,如何正确用胶棒、双面胶等。在班级的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符合孩子现阶段水平的手工操作材料,并在生活中鼓励孩子多操作。在课上对孩子进行简单的手工技巧知识传授和尝试。3、多关注那些不自信的孩子,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以鼓励为主的方式。

通过这次的反思,我发现了自己在这一方面教学的许多不足,还需更多的努力和学习。

妈妈幼儿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二、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录音故事、动物头饰

三、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吗?"

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看图片,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2、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3、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图片第二段。遇到鱼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遇到妈妈时说了些什么?

4、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

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5、让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

6、活动延伸:引到孩子们把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用绘画的形式做环画册,供幼儿相互交流、欣赏。

四、活动反思:

由于课件出现的问题导致课堂出现了停歇,整节课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最后也没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