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梦心得8篇

时间:2025-07-26 作者:Youaremine

许多人觉得,写作心得体会是自我提升的途径,让他们更加明确人生目标,心得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结合,通过文字让人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挑战,下面是加分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飞天梦心得8篇,感谢您的参阅。

飞天梦心得8篇

飞天梦心得篇1

读了《梦圆飞天》这课,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这段: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辨。飞船高速飞行着,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的边缘仿佛镶了一道美丽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

这段话写得非常美,把地球写得非常美。这课是写杨利伟飞上太空时所看到的东西,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他是一个勇敢有信心的人,他也为我们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我很佩服他,我想等自己长大后,也要坐着“神舟”30号、“神舟”40号飞上太空,我还要在太空中行走,我也跟我的家人讲,我看到什么,对我们的地球有什么评价,我要成为那时天天被新闻报道的人物,我也要名扬天下。虽然我现在还是一名小学生,但我坚信总有一天我会变成那样的,要想变成那样,那么,我现在就必须要认真读书,将来考上大学,有了好的学历再去学习驾驶飞船。

飞向太空,我的梦也就实现了。到那时我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大人物。而且我还要在太空中种花植树,把太空变得更美丽,让在我后面登上太空的人,让他们看看我是怎样美化环境的,他们肯定会对我竖起大拇指的。到那时我们中国就没人敢欺负了!

我们要让国家变得繁荣富强,变得强大。

飞天梦心得篇2

“那我说班长,你的梦想是啥呀?”一个休息日的下午,正在和我谈心的新兵苏伟睁着闪亮的大眼睛好奇地问我。

都说鸿鹄要有齐天之志,作为老班长,我常教育新兵要志存高远,把自己的梦想和连队的荣誉联系起来,和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联系起来,没想到今天在小苏这被反问了一句。我一时被憋得说不出话来,因为说起来惭愧,我自己新兵的时候,梦想可不怎么高远。

1984年我出生在江西高安的一个农村,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2003年我参军入伍,来到了现在的单位。某一天我们班正在院子里练队列,突然天上传来阵阵轰鸣声,我抬头望向空中,一个米粒大小的黑影正缓缓从云端飞过。

“聂荣,发什么呆呢,没见过飞机啊?”班长问我,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因为这真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飞机。

作为一个山里娃,我当时就想,要是我也能坐上飞机,到云端看看地上是个什么景色,那该多好啊。一个小小的“飞天梦”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

后来,为顺应实战化要求,我们要在单位组建蓝军分队,我被抽调到无人机专业。听到消息我非常兴奋,在那个飞机都很稀罕的年代,无人机三个字简直就像是从科幻小说中走出来的,我觉得离自己“飞上天”的梦想近在咫尺。

但真的见到翼展近七米的无人机像一只“大铁鸟”伫立在我面前时,我不由直冒冷汗。老式的无人机,从库里“哼哧哼哧”地推出来就要4个人,这样笨重的大家伙,怎么让它飞起来成了摆在我面前的头号难题。

就这样,白天我跟随厂家技术人员学习装备操作,晚上钻进学习室查阅资料研究琢磨。当时正值酷暑,白天滚滚热浪犹如炙烤,我每天都是看着太阳出来,踏着月亮回去,午饭有时就在装备车上对付。模拟飞行训练不知练了多少次,把两个大拇指都磨出了老茧。

就是这样,我也永远忘不了自己操作无人机第一次飞上天空。那天,我早早来到训练场,自己在心里反复演练,按按钮、拉摇杆……到了真上场的时候,我一推油门,无人机的火箭推进器发出“轰轰”的爆燃声,就像一架战斗机在耳边起飞。伴着轰鸣声,“大铁鸟”飞离了地面,在空中越变越小,最后也变成了一个米粒般的小点。飞行结束后,我找到连长把无人机摄录的视频要了回来,躲在班里反复看了十几遍。录像里,营区、村庄、农田在无人机的视野里都变成了小小的一个点,取而代之的是祖国壮美的广袤山川。打那之后,我逢人便说我也是一名见过天上景色的“飞行员”。

2008年,我因为家事,向单位请假回家,第一次真正坐上了飞机。透过飞机窗口看着熟悉的云海,我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让“洋气”一词走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看着日渐强大的祖国,刚刚套改中士的我感受到了身为中国军人的自豪。

后来我凭着一股子钻劲和拼劲,专业能力突飞猛进,很快便掌握了遥测、遥控等多个号位的操作技能,成为了无人机班组组长。

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正式更名为火箭军,作为“磨刀石”部队,我们也再一次迎来了装备换型。新式无人机从运输车上卸下来的时候,我亲手接过装备仔细研究:新式无人机结构小巧,一只手就可以拿起来;摄像清晰,分辨率秋毫可见;控制简单,一个地方青年学习几小时就可以完成基本操作。我看着这个“小不点”,脑海中又浮现出那个翼展近七米的“大铁鸟”,不禁感叹国产无人机进步之快。

那年,正值火箭军实战化训练会议在基地召开,而新装备也刚形成战斗力,我便带领班组参加到了此次演练。期间共出动飞机20余架次,号手百余人次,每次飞行任务我们都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然而,天公不作美,在一次飞行任务中,无人机刚起飞就下起了雨,且越下越大,行动随即被叫停。

“打仗哪会管你下不下雨?”行动结束后,我便带领班组多方查找资料,得知该型无人机具备雨天飞行的能力,暗自下决心要让该型无人机“冒雨起航”。

我经过反复试验论证,大胆进行装备革新,在原有机罩的基础上,增大导雨槽弧度,在飞机罩壳自锁螺母加装硅胶垫片,随后在雨天试飞成功,填补了无人机雨雪天气的实战“空白”。

随着一次次任务的历练,我带领着无人机班组顺应火箭军实战化要求,在红蓝对抗任务中屡立新功,不知何时起,大家都开始叫我“机长”。

从第二炮兵到火箭军,我从一名憧憬着能坐上飞机的山里娃,变成了驰骋蓝天的“机长”。我见证了无人机从笨重复杂到小巧精悍,火箭军装备从一穷二白到全副武装,红蓝对抗任务从“样板戏”到一步步向实战聚焦的全过程。渐渐的,我的“飞天梦”也发生了变化。

“走,我带你飞无飞机去!”我拉上小苏,来到训练场,拿出一本我编写的《xx型号无人机操作规程》递给他。

“可我不是这个型号的号手啊。”小苏说道。

“没事,要学会钻研。”我带着小苏一边琢磨操作规程,一边摆弄无人机,时不时点拨他一下。没过多久,扇叶发出了“嗡嗡”声,无人机飞起来了。

“班长,这本操作规程真简单!”小苏兴奋地对我说,我也欣慰地笑了。今年年初,我同其他无人机专业骨干不分昼夜、不辞辛苦,走访各个装备厂家学习新装备原理,简化操作流程,编写了《操作规程》《把关要点》等7本专业书籍,就是为了让“小苏们”也可以轻松驾驭新式无人机。

16年前,我在部队产生了“飞天梦”,16年后,已经实现梦想的我,希望把这个梦想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变成我们新一代蓝军官兵的“强军梦”。

湛蓝的天空下,眼看着小苏操纵的无人机越飞越远,我坚信我们的“强军梦”也越飞越高。

主管 |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 | 宣传文化中心

刊期 | 第 264 期

监制:毛勋正

主编:吴 浩

责编:杨新龙

邮箱:zghjjtg@163.com

飞天梦心得篇3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

从古至今,做着飞天梦的中国人层出不穷。

相信每一个少年,都曾幻想过飞天。但只停留在想一想的阶段可没有用,总要付出点实践,于是发明了风筝,我人虽然上不去,但是有风筝替我看一看这世界也是极好的。

有的人停留在了想象,有的人献身于无数次的实验与试炼。

说起中国的飞天历史,就要先说风筝。

风筝,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人类最早发明的飞行器。

直到今天,飞行及航天行业仍在利用它的飞行原理。

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斫木制鸟,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后有公输般——鲁班(鲁国人)改为竹制,得以成功。

至隋唐五代时期,改用纸糊,故称“纸鸢”。

明代陈沂在《询刍录·风筝》中这样记述:“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有了风筝人们依然不满足,觉得风筝飞的不够远、不够高、不够快,于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又发明了火箭,将火药装在纸筒里,然后点燃发射出去。

早在14世纪就已经有人对登月憧憬而进行了航天计划。

他就是被誉为“世界航天第一人”的陶广义,他另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做“万户”。

万户(?—1390年),本名陶成道,原名陶广义,后被朱元璋赐名“成道”。

原是浙江婺城陶家书院山长,喜好钻研炼丹技巧,一次炼丹事故后,转为试制火器。

元末,吴王朱元璋下婺州,陶成道率一干弟子相投,献火神器技艺。在历次战事中屡建奇功,受到朱元璋封赏“万户”,从此陶成道被人称为“万户”。

明初,陶成道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晚年,陶成道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

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直到半路火药燃烧殆尽,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但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愿放弃对自由的渴望。

为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还有许许多多梦想着飞天,却又一次次失败的发明家。

追梦者们并非不知道代价是什么,自己能获得的是什么。

但他们依旧如万户般义无反顾。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会说,‘飞得高看得远’,现在仍然有很多小孩子的梦想是当飞行员,宇航员,仍然没有忘记飞天梦。

但我们现在不需要再像万户时期那样,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才能冲上云霄。

我们只需要一次旅行,就能体验飞机上升时的刺激感,可以从空中俯瞰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广阔,自己的渺小…

在云端,享受空中的美好。

飞天梦心得篇4

我读了《梦圆飞天》这篇文章后,总体感受除了激动就是感动。因为从1956年10月8日——2003年10月15日竟然有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十万名工作人员参与了这项航天工程,而且还在全国建成了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卫星发射中心,还成功地发射了27个长征系列火箭,这么长时间,这么多设备,这么多人参加,是何等的不易呀!

航天人用顽强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为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两弹之父”邓稼先,留学到美国之后一心想报效祖国,而且克服了种种困难,从马来西亚绕道,然后再坐飞机回到了中国,为祖国开发原子弹和氢弹。这种为国出力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杨利伟等一批叔叔挑战极限,每天训练非常苦,他们从不叫苦,通过训练才有了上天的本领。

“神舟5号”飞船上天证明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了,外国人能做的事我们也能做,而且做得更好。同时“神舟5号”飞船上天鼓舞了我国各族人民,也给我很大的教育,我要好好学习,以后做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才。

飞天梦心得篇5

都飞到太空去了,两名航天员可不仅仅是到此一游的!他们身上肩负着最重要的任务可是做试验!做试验!做试验!重要的事说三遍。

据黄伟芬介绍,航天员系统策划了四大类十六项在轨试(实)验,包括脑机交互技术在轨适用性研究、植物栽培关键技术验证、在轨味嗅觉变化规律研究、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在轨飞行对航天员视功能影响研究等。

这些高大上的研究有啥用,我们找几个专家来详细解释。比如,脑机交互技术。黄伟芬介绍,在未来航天发展中,人和机器人要协同工作,一起去外太空探索。人不需要再操作键盘、鼠标甚至控制手柄,而是采用脑控技术、眼控技术等去操作。在太空,航天员处于失重、密闭环境,会对人的情绪、生理都造成影响。因此这样的技术能不能在太空使用,需要深入探索。

比如,在轨味嗅觉研究。黄伟芬说,采用味觉试纸进行酸甜苦辣四种基本味觉测试,玫瑰味嗅棒进行嗅觉敏感度测试,获取航天员在轨味嗅觉敏感度数据,观察在轨飞行条件下人体味嗅觉变化特点,为后续飞行任务飞行食谱设计提供参考。这意味着,航天员在太空就能吃到更美味的食物啦。

再比如……

其实这么多的试验,都是为了后续空间站长期驻留提供技术保障,当然,终极目标是为了在太空建设更美好的人类家园。

飞天梦心得篇6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飞天梦心得篇7

?梦圆飞天》是一片我很喜欢的文章。因为它讲述了中华人民伟大的载人航空飞天梦想,在2003年10月15日终于实现了!因此,所有的华夏儿女都激动万分。

我最喜欢的部分时起飞时的情景。当烈焰升腾的时候,“神5”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而在3分钟后,就收到消息说“神舟”5号发射成功!此刻,中华民族前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在成功前,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而现在,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与胜利的无限喜悦,这就是成功,这就是实现梦想。而在之后,航空员杨利伟也为此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着我们美丽的宇宙和地球。

而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教师,把我的知识都传递给将来的孩子们。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就可以为国家的教育做出奉献。

同时,我也从《梦圆飞天》的最后一句话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并且要努力地去实现它,这样生活才有色彩。而有些人只有梦想却从未想要去实现它,会毫无意义。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勤奋做事,努力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才会使自己更强大,使中国更强大。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青春只有一次,请大家把握好青春,努力地去奋斗,实现梦想吧!”

飞天梦心得篇8

?飞天》电影呈现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千年梦想和一部大国复兴的银幕史诗,展示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展望了我国未来太空空间站的建设和应用前景。《飞天》既是一部科幻影片,也是一部在现实基础上畅想未来期盼的影片,更是一部热情歌颂和宏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优秀影片。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产生了飞天的梦想,想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但那时科技落后不可能飞上天空,所以人们只能靠幻想,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飞天的梦想。回首历史,人类有过许多美好的神话和传说,中华民族也曾诞生过许多美丽的.幻想,从“女娲补天”的古老神话,到“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再到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上曼妙的飞天形象,更有唐朝诗人李白飘逸洒脱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这些无不展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飞天的幻想和期盼。幻想在人类探索飞天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幻想是头脑里虚构的画面,幻想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想像。积极的、符合现实生活发展规律的幻想,反映了人们美好的理想境界,往往是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的先行。幻想一旦形成创造想像,创造想像就成为了人类的期盼追求,有了期盼追求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