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不仅是对文字的解读,更是对自我内心的深刻探索,读后感的表达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加分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东周列国志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1
我在这个暑假读了一本由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一部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历史小说。
其中《争王位郑国四易主》带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这个故事背景很复杂,写到了很多个国家,其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在周朝周恒王时期,郑庄公去世后,公子忽、公子突几人争位之事。争位之时得到了宰相祭足的支持,也遭到了宋国宋在公以及郑国大臣高渠弥的祸害。最终他们一个死于高渠弥的毒手,一个出逃于蔡国。宰相祭足便立公子仪为国君,子仪没有辜负众望成为一代明君,从此郑国国泰民安,成为楚国的附属国。
祭足带给我的印象很深。他足智多谋,明辨是非。在郑庄公想立子突为王的时候,他推荐了为郑国立了许多大功的子忽;在宋庄王来催他们交出金银时,他巧妙回信缓解了交易;在说不通打不过时,他懂得联合其他国家,强大自己的实力击退宋国;在知道高渠弥对公子忽的毒害后,使用计谋为子忽报仇。
宋庄王是一个贪心和野心非常大的君王,他不仅要求郑国给他们一百双壁玉,千吨黄金,甚至还要每年给他三万锤粮食!他一直预谋要让子突上位,以达到吞并郑国的目的`。
高渠弥心胸狭窄,记仇,心狠手辣。因为公子忽曾阻止他封为上卿,与公子忽不和,使用阴谋鬼计下毒手把他杀了灭口,想辅佐另一位公子上位以达到他自己的私心和野心。但是,最终还是死于齐国君王的手下。
历史故事中让我们看到了贪婪、狡诈、阴险的人最终还是达不到目的的。我们更多的应该学习古人的足智多谋,学习智者身上优秀的精神,学会辨别是非善恶,从古人的智慧里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2
之前,我在网上买了一本书,叫《东周列国志》。它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发生的故事。我买回家读了好几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也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内心与东周各国灭亡的原因,让我好想走进了春秋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新的封建社会制度开始形成。西周灭亡后,东周建立,但因没有约束力,各地诸侯称霸一方,经千百年的战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先后的上历史的.舞台,演出各种精彩紧张的历史故事。这本书中讲述了春秋列国时的许多史实,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
这本书中有许多道理,在负荆请罪中,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没有与廉颇不合,而是处处让着他。而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苦心,竟背上荆条向蔺相如谢罪。我学到了蔺相如顾全大局与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在重耳出亡中,重耳因被人打败,逃离国家,带着门客受苦受累。有一次,介子推端来一碗肉汤,重耳问肉哪里来的,介子推说是从自己大腿上割下来的,重耳泪流不止。机子推一心为主,竟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真是一个好臣子。
?东周列国志》是一本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的书,可以学到不少知识,希望大家看一看。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3
记得四年级时第一次读此书,那时对历史知识不是太了解,只是记住了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如今再读,对历史知识和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感慨作者对历史人物和知识的掌握。本书记述了春秋战国时代五百多年的历史,全书一百八十回,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但作者做到絮而不乱,前后贯穿,上下衔接。
第二,本书的价值在于称颂明主贤臣时,无情地揭露和鞭挞那些荒淫无耻,残酷暴虐的统治者,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卫宣公筑台纳媳,卫懿公好鹤亡国,晋灵公肢解膳夫等。读来让人不可思议,但又是确有其事,深感统治者的残暴和百姓生存的不易。
第三,对于一些舍生忘死,刚正不屈的忠臣义士,如管仲,蹇叔,百里奚等人,其中,赵氏孤儿的故事至今还在为人们称道。介子推割股救主,最后不图名利而被晋文公烧死的事件,让人感慨帝王的无情无义。
本书作者的理念,是在通过人物事件来宣扬"仁义理智信",其中,对齐桓公之所以能称霸的描写尤为突出,表现了德的'重要,而,后来的宋襄公沽名钓誉学桓公,却遭楚庄王戏弄遭后人耻笑。
本书不足之处在于,穿插了一些鬼神故事来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唯心思想。
重读此书,对历史和历史人物又多了一些了解,对今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4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东周列国志》,它记录了从东周开始的一些事几乎每个故事都在讲述一个道理,其中我最欣赏的还是——"褒姒千金一笑"与"平王迁都"这两个故事了
这两个故事主要讲的是:洪德用重金买下了褒姒,献给了周幽王,救了入狱的父亲。周幽王见褒姒从不笑便让大臣们出主意一位大臣说:"点烽火擂大鼓让褒姒看各位诸侯慌张的样子兴许有用。"谁知褒姒真的笑了。一段时间后,申国来犯周幽王召集诸侯时,诸侯以为周幽王还想骗他们,便不理睬。最后周幽王被杀,褒姒被抢去作妾,随后也自杀了。
我从这个故事联想到了小时候大人经常讲的"狼来了":一个小孩在山上放牧觉得十分无聊就以狼来了为借口戏弄山下大人,当狼真来了时大人不理睬,小孩被吃了。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做人就一定要守信,不能随便骗人,否则会害己的。
后来我也想到了自己,我小的时候也十分爱恶作剧——骗个人什么的。到头来大家都不信任我了。后来我十分努力的改掉了这个坏习惯,重新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我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欺骗别人一次,被欺骗的人会接受;被欺骗两次,那个人会勉强接受;被欺骗三次,那个人是绝对不会接受的。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5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明末小说家冯梦龙的名著《东周列国志》为我们拉开了春秋战国长达500多年波澜壮阔的史事序幕。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平民百姓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来到我的脑海里,走进我的心田。
我仿佛看见各地诸侯称霸一方,战乱不断;列国纷争,刀光剑影,人民生活灾难重重。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勾践胸怀大志,忍辱负重;齐桓公不计前嫌,任人唯贤;程婴、公孙许舍己救人、矢志不渝……他们惊世的创举,惨痛的教训,远大的志向,高尚的品格,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古语说得好,“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将相和》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这个道理。蔺相如足智多谋,定国安邦,而升为上相。廉颇不服,怒骂蔺相如。蔺相如总是一再退让,理智地克忍。原来,蔺相如并不是惧怕廉颇,而是顾全大局,以国为重。廉颇在他的感召下幡然醒悟,负荆请罪。最后,两人结为生死之交。“将相和”保证了赵国的长治久安。
“礼之用,和为贵。”“和”是力量的源泉,是胜利的保证;“和”是一种精神,它已深入人心。人与人交流“以和为贵”;家庭讲究“家和万事兴”;做生意“和气生财”,国家“政通人和”。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和能致祥”。社会需要和谐,我们更需要拥有平和的心态。平和的心情能化干戈为玉帛,结交益友,人缘广布;平和的心情能化失败为动力,把握机遇,造就成功;平和的心情还能把自卑熔炼成自信,把嫉妒锻造成奋斗,把孤傲挥洒成谦逊,把挫折捶打成坦途……
“和能嫁接无根树,能挑海底灯”,和谐并不深奥,和谐就是孝顺父母、亲近朋友、宽容待人、真诚对己,和谐就是从身边的事做起!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6
这几天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一生必读的经典之中国十大名著的《东周列国志》。
在漫长的岁月里,周朝是一个最久的朝代,可却是历史中一小部分。周朝分为东周和西周,在西周的时候,国力强大;而在东周,政府的力量十分衰弱,结果天子只是一个名义而已罢了。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此时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东周列国志》就叙述了春秋战国间,五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下面我给你们讲讲“春秋五霸”的故事吧!
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他是一个善于用人的霸主。管仲是齐桓公弟弟的老师,为了让齐桓公的弟弟当上皇帝,于是管仲曾经用箭射他。但因为他的胸襟十分宽广,而且管仲也很有才能,于是他任用管仲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管仲协助他整顿齐国,国内兵强马壮、粮草充足,齐国日益强大起来、有所振兴。这时,齐桓公称霸之心活泛起来,占据了他心中所有位置。有了管仲,齐桓公信心百倍地踏上了称霸诸侯的旅程。
启发:说明了只有以诚相待,才能让别人帮助你,感激你。其实齐桓公对人以诚相待,也是为了自己的霸业做的奠基。所以,我要向齐桓公学习,做一个对别人以诚相待的人。
第二个霸主就是厉害的晋文公,他的身边都有难得的文臣武将,他也跟齐桓公一样善于用人。他为人贤明,出言不浮夸虚饰,气度不凡,所以他打败了专横跋扈,让人们抱怨连天、不得安宁的晋怀公。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登上了盟主的位置。
启发:只有一个善于用人的人,才能当好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因为只有懂得用人,他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才能为他自己的公司增添了得力人才。而晋国就好比一个公司,晋文公则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假如他不懂用人,他还能当上霸主吗?
第三个霸主是宋襄公,他是一个十分愚蠢的人。他愚蠢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可以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傻蛋。
启发:我们应该引以为戒,不能向他学习。比如说他要用仁义战胜刀枪,这可能吗?假如一个善良的小羊羔在一只贪得无厌的大灰狼手中,善良的小羊羔有可能用自己的仁义战胜大灰狼那可怕的牙齿吗?
第四个霸主就是——胸襟宽广的秦穆公。秦穆公懂得用人,用了许多难得的文臣武将。他也是一个十分明智的君主,该提拔的就提拔,不该提拔的就不提拔。在这些文臣武将的帮助下,他成为称霸各国的盟主。
启发:做一个懂得宽容的别人的人是有些难,但是秦穆公做到了,他宽容别人时,别人则会以感恩的心去回报宽容他的人,在这时宽容则变成了秦穆公成就霸业的奠基石。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我要向秦穆公学习,做一个懂得宽容的人。
第五个霸主就是大名鼎鼎的楚庄王。在楚庄王年轻的时候贪图享乐,专横跋扈,一点都不关心政治。经过好几个大臣的规劝,他醒悟过来了。他一鸣惊人,有了大幅度的改变,整顿内政,关心人民。经过许多年的努力,他坐上了盟主这个位置。
启发:国学读本上说“过而不改,是谓过以”。楚庄王在以前也曾经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但是他知错就改,他提拔了许多厉害的文臣武将,国里渐渐恢复,从而当上了盟主。我们其实应该向楚庄王学习,因为在学校中,有许多同学知道自己错了,但是他绝对不改,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所以,我们应该向楚庄王学习,做一个有错必改的好孩子。
?东周列国志》是精彩万分的一本书,令人拍案叫绝。它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也让我懂得了一些道理,我喜欢这本书!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7
历时两个多星期把《东周列国志》粗看了一遍,它讲的是西周末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用半白话半文言的方式写了出来,并且加上一部分小说形式的加工,虽然这是一本小说,但关于历史方面的问题还是会以历史史实为依据的。《东周列国志》让我对先秦时期的许多历史进行了了解,并且能够把课本上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串联了起来。
在我看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代,失伦常,败德俗,子弑父,臣篡夺,礼崩乐坏的例子不剩枚举。在这种混乱的背景下,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人物,有治国兴邦的.明主,亦有荒淫无道的昏君;有励精图治的能臣,也有谗言献媚的佞臣。一个个以他们为主角,在时间顺序下串联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这五百多年的璀璨历史。
虽说春秋无义战,但是还能讲究个师出有名,打仗能够讲究礼节,虽战而不重杀,虽胜而不灭国,而到了战国后期,战争才是真的毫无“义”可言,战争动辄灭人国,屠军屠民几十万,面对虎狼,老少妇幼皆起来抵抗,甚至不乏十五岁的孩童就上战场的例子。
我认为本书从头至尾贯穿整本书的是气节二字,推崇的也是气节,在我们看来可以用愚忠、愚孝来形容,但是对许多古人来说气节甚至比自己的性命都重要,他们能够矢志不渝的坚守自己的信仰,就算刀斧加身也面不改色。气节还可以引申出来忠、信、义等等。烛之武退秦师、蔺相如完璧归赵,都是临危受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算威胁到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渔丈人、浣纱女投河,田光自刎,都是为人谋事而见疑,遂以死明志,只为守信。鲍叔牙管仲相约互荐,申包胥伍员存楚覆楚之论,都是古人朋友相交的例子,古人的朋友之交可以各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去奋斗。
读完这本书,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明白了许多事情,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心中那一缕气节。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8
中国古典名著中哪部诞生的成语最多?既不是红楼梦,也不是三国演义,而是明朝人冯梦龙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像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完璧归赵等这些我们熟悉的成语都来自这本著作。
想知道更多的成语吗?想知道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东周列国志》吧!古人云:“乱世出英雄。”这本书可以我们认识许多豪杰。有雄心万丈。的君主;有经天纬地的能臣; 有征讨杀伐的`将士; 还有各种能人义士…… 这些鲜明的形象,将枯燥乏味的历史教科书,演变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书上的故事生动、感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古人特别的精神。如卧薪尝胆告诉我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雪耻,要以超人的毅力刻苦自励。而退避三舍更反映出了古人在战场上不忘当年承诺。总之,读《东周列国志》,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收获:一是励志,它激励我们胸怀宽广,目光远大,以天下事为己任;二是益智。
从兼并战争和宫廷纷争中,可以学习了解到古人的政治谋略,提高警惕,防范奸诈小人和阴谋诡计;三是警示我们从昏君乱臣中得到启示,了解历史规律,增长知识;四是提高文化修养,从中可以学到很多成语及故事。我推荐大家也来读这本书。愿大家在读这本书时能收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