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角色的复杂性与发展,通过观后感的撰写,观众能够与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连接,加分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参观某学校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参观某学校观后感篇1
今年3月13日,我有幸随着学校领导及各班主任老师参加了去汶源小学的参观学习活动。一天下来,感触颇多,心里的想法也比较多。
早上八点半左右,我们到达了汶源小学,一进学校的大门,足以使我们感到空气的新鲜及环境的秀美。观摩了一节数学课,最后参观了学校对教室及各展览室。我感触较深的两个地方:
一是老师对学校管理的介绍。一所有学校,经过沉淀,必定会有自己的芬芳。汶源小学在管理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措施。首先,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而且制定是从小事抓起,创建了“三轻轻,四不要”,即:脚步轻轻、说话轻轻、动作轻轻;不要追逐打闹、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吃零食,不要扔垃圾。如果只有制度而不落实,那么制度形同虚设。临沭实小深切明白这一点,所以明确指出怎样抓:要哪些人抓 如何落实 及如何对学生评价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管理、评价机制,促进制度的顺利进行。其次,抓课堂落实。在各类公开课的影响下,一些煽情的花里胡哨的课堂渐渐浮出水面,并深受欢迎。汶源小学没被虚无蒙住双眼,而是极力构建朴实课堂、高校课堂。我觉得这不仅是我,而是许多的人和学校应该学习的,让课堂重归朴实,让学生学到东西。
教室里面的墙壁上五条标语:
1、上课集中精力,积极动脑筋,像考试那样紧张地学习。
2、我一定能学得好,只要狠下功夫,坚持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3、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
4、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不以大欺小,不欺辱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5、严守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全面提高素质。每个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方,均印着相同的一句话:“谁先进?谁能干?过关表上比比看!”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坚持知识点。二是对成果展示的感悟。在参观学校的资料室时,一系列的成果展示让人眼花缭乱,我重点参观了教师的一些常规业务。教师们的认真书写表明平时态度的认真,而且一些过程性的材料亦很充足,让人看到他们努力的身影。
学校能有今天全靠雄厚资金的支持。这不是每一所小学都能达到的,我有点望洋兴叹的感觉。
对校长寄语的感悟。我非常欣赏这三个方面。试想有严格的制度和评价模式,若有违犯严惩不贷。又有优厚的奖励机制和温情的关怀,亦有自身价值的体现。一个人所有的积极性焉能便不被调动起来
半天马不停蹄的参观实在让人苦不堪言,但是一天的所见所想何尝不是劳累后的回报。为收获而欣喜!
参观某学校观后感篇2
高三第一次期中考试刚刚落幕,我们就踏上了参观大学城的旅程。全年级分两批参观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
在车上,我们享受这难能可贵的闲暇时光,一路欢声笑语就没停过。首先来到的复旦大学,不愧是有百年校史的大学,建筑都透露着历史的沧桑感。在报告大厅,见到了专门来迎接我们的学长学姐,有些学长为了彰显自己是延安的一份子还特地穿上了校服。接着,复旦的老师,也是我们的学长就复旦的历史、四大校区五大学院和他们的办学理念进行了交流,那本介绍复旦各大院系的书也帮助我们对复旦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我的邻座正是看着那本书、听着介绍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比较明确的选择。
之后学长带着我们游走于校园,越是向复旦的深处走去,越来越浓厚的学术人文气息包围了我们。物理实验室里,老师让我们看到了平时只在题目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在文物与博物馆系的大楼里我们也目睹了各式各样的汉唐陶俑,即使是走在路上,一阵风吹过,树叶纷纷从头顶遮天蔽日的大树上飘落,那意境引发同学们声声感叹。
享用过了复旦的午餐,我们来到了另一个目的地——同济大学,上海土木工程系第一果然是名不虚传,还没等我们下车,那一栋栋极具现代感的建筑就吸引着同学们举起手中相机。下了车,立即感受到一种与复旦截然不同的氛围。如果说复旦是个成熟稳重的学者,那同济给我的感受就像是个穿着一身潮牌的活力少年。我们到时正好是体育课时间,有人在踢足球,有人在打网球,更有一群男生在打太极。只在去大厅的路上,我们就路过了两个餐厅,其中一个咖啡馆还给人一种在巴黎街头的小资风情。“吃在同济”果然名不虚传。在随后的介绍会上,同济的老师也带着一丝骄傲的口吻说到“同济总共可是有着七个餐厅!”引来台下吃货同学的'一阵惊呼。随后,一位笑点很低的学长讲了他从高三摸底英语53到高考英语132的神奇逆袭故事,在鼓励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同时也劝告了其中那些还没为自己的未来有打算的同学要及时做好自己人生的规划。
这一天的大学城参观对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收获,也许有同学因为这次的参观而被某所大学所深深吸引,从此发愤图强以此为目标而努力,又或是对自己未来的选择有了更清晰的看法。无论怎样,亲身近距离地感受了大学的氛围,也能为接下来半年多的最后冲刺提供新的动力。
期中考已经是过去式,八大战役也已经打完了第一场,未来的七场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高三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它只是人生中需要被跨越的一道坎,最后的半年时光让我们一起努力进取而又幸福快乐地度过吧!
参观某学校观后感篇3
首先,我们去参观学生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可大啦!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几张波浪形的桌子,可爱极了。然后是几架小鱼一样的书架,最后我们往后面走去,看到后面的书架比前面还多。这时,我注意到了东边墙上的大红字:好的书籍最珍贵中的.珍宝;西边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当让,这些话都是出自名人之口,让我真切地感到书的价值和读书的重要。
走出我阅览室,我们来到了书库。我数了数,书库里有九个书架,每个书架有六组,每组有七档。书库里的书可多了。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有《假如给三天光明》、《动物会议》等等,真是数不胜数啊!这时,我们注意到了桌子上的两台电脑,这是用来借阅读图书时扫描借书证的,只要扫一下,就把要借的书给你了,电脑里就有了借书的记录了。真先进!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教师阅览室,刚进门,我就看见绿色的沙发、绿色的桌子和绿色的椅子。一片绿色在我眼前铺开,绿色是清新的颜色,让人有种神清气爽之感。教师阅览室虽然没有书库和学生阅览室那么大,但是里面的书籍摆放得整整齐齐的。
最后,我们离开了图书馆,回到了自己的班级。路上,我在想:“知识最多的地方,还是图书馆。我以后要常跑图书馆才对。”
参观某学校观后感篇4
9月15日,我们小记者团又组织我们参观“钱学森图书馆”。一来到图书馆,它的建筑特别吸引我的眼球。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钱学森的草稿和名字,还有一个倒着的红色金字塔。走进了才知道那红色的金字塔是钱学森爷爷的笔记。这样的展示让人眼前一亮,让人难忘。
馆内展示了钱学森爷爷的生平事迹。一件件的展品无不叫人震撼。在我印象里有两件展品令我颇有感触。一件是玻璃窗展示的所有手稿。有人可能说手稿有什么感触。可钱学森爷爷的手稿深深地打动我、吸引我们、感染我们。他的手稿很整洁,几乎没有一个错字,书写的`很认真,连标点这种小细节都不放过。最震撼的是一份考卷,考题他全做对,可最后批改成绩为96分,因为一个公式的下标漏标,连老师都没批改出来,还是他自己发现的,可见他做事情的认真程度。钱学森爷爷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等等,我想这些荣誉和他做事的态度有很大关系。第二件是书架上陈列的一本本书籍。这可不是一本两本,那是两面墙。而讲解员介绍说这只是钱学森爷爷看的一部分书,太让人震撼了。书的类型之广,有政治,有物理等。总结下来钱学森爷爷是个做事一丝不苟,努力勤奋的人,而且还是个热爱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人。
通过这次参观,想到我平时在做数学题时,老是加看成减、减看成加;读语文课文时,不是添字,就是漏字,妈妈说我有点小迷糊,而且还没有信手看书的好习惯,这些似乎和钱爷爷的学习习惯差太多了,我在学习上一定要加把劲,从钱学森爷爷做事的一丝不苟、勤奋努力的精神学起。
参观某学校观后感篇5
今天,我们来到了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和清华大学并列在中国,所以去了清华大学就去北京大学看看,进了北大,就看到一栋栋的教学楼和草坪。
接着就看到了一个湖,这个湖叫未名湖,是钱穆起的1930年他到燕京大学任教,该校监督(相当于校长)是司徒雷登,即《毛选》第四卷中提到的那一位。有一天,司捷雷登设家宴招待新来的教师,询问大家对学校有什么印象,钱穆直言不讳地说:“我听说燕大是中国化的.教会大学,但是来了之后却发现并非如此。比如一进校门,就有一座“m”楼,一座‘s”楼。这是什么意思?我以为,所谓中国化,应该从名称开始。”一席话说得大家面面相觑,十分尴尬。事后,从善好流的司徒雷登专门召开校务会议,决定将“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贝公”楼改为“办公”楼。与此同时,由于大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名字,便只好用“未名”二字为校园中的那一泓湖水命名。
接着我们就到了一个塔前面,这个塔既叫水塔,又叫博雅塔,博雅塔的设计参照了通州的燃灯塔。燃灯塔初建于北周,后几经毁坏,几经重修。因塔内供奉燃灯佛石雕像一尊,故称燃灯塔。博雅塔 “塔级十三,高二百八十尺,围百四尺,中空” ,高仅三十七米, 井深 164 尺,喷水高于地面十余尺,喷水量达每小时 16000 加仑 ( 合 60560 升 ) 。内部结构中空,有螺旋梯直通塔顶,除基座外全是用钢筋水泥建筑,设计精良。据说当时的建筑施工单位因估工不准造成亏损而倒闭,不得不三易其手。由于当时燕京大学校园内的建筑都是以捐款人的姓氏命名的,这座博雅塔主要是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当时居住在美国)捐资兴建的,所以被命名为 “ 博雅塔 ” 。
我们还去了很多地方,最后念念不舍的回了宾馆。
今天真难忘!!
参观某学校观后感篇6
我们升入一中这个大家庭,已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日子里,我们只对学校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它的一些多功能教室,我们还一概不知。
为了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一中这个美丽的校园,周五下午,谢老师特意安排我们对于学校进行参观。得到这个消息后,同学们激动万分,我的心中更是对这次参观充满期盼。
下午的2点40分,谢老师带着我们直奔六楼的音乐教室,参观从这里开始了。
音乐教室,有一架钢琴,还有着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乐器,在这里或唱、或跳、或静静欣赏……真的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平台啊。
美术教室,有各种各样的作品,在这里,我们可以学习画抽象画、素描、写生……,还可以临摹享誉世界的著名美术大师的作品。
机器人教室,是我们一中获奖最多的兴趣教室。这里,有着全世界最先进的“vex“机器人,以及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头脑风暴“机器人。我们能学习到很多有关机器人的知识,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教室s之一呢!
在我们一中校园里,还有一个阳光农场,这可真让我们感到意外!同学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农民伯伯耕耘时的艰辛,也可以品尝到收获的快乐。有玉米、茄子、丝瓜等不同的农作物品种,供我们实地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社会实践课的新天地!
接着我们来到了校史室。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学校占地63亩,老师有230余人,学生有5116名。教学班,就有66个。这么巨大的数字,让我惊讶万分。
我们学校的校魂是:君子文化,我们要像一位有文化的君子一样言行举止风度彬彬。校训是:志存高远,厚德博学。这几个词告诉我们:做人要有一个高远的志向,还要有良好的品质和渊博的学识。
参观结束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学生都想进入一中这所学府。这里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韵和高科技现化的教学手段,把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毕业生学送进高中的大门,走向社会,成为国之栋梁。
今天,我们以一中为荣;明日,一中以我们为傲!
参观某学校观后感篇7
7月12日上午,我校中小学教师代表分别受邀到福春中学和伟源小学进行了交流和考察。这其中我有幸参观了新加坡的伟源小学(west spring primary school),同时也开启了令人期待的狮城之旅。
伟源小学是新加坡的一所政府小学,成立为20xx年1月,目前全校只有一至三年级,但学生人数并不少,大概有七百多人,足以证明这所新兴学校在当地人心目中还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那天是周二,我们到达时正赶上伟源小学每周例行的升旗仪式,只见唱国歌时孩子们一个个神情严肃认真,唱校歌时孩子们又展现出了他们应有的活力,不时还融入了整齐划一的动作。接下来校长在升旗仪式上激情饱满地对全校师生讲话,进而对我校教师代表团的来访表示热烈地欢迎,这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伟源小学师生的热情。
升旗仪式后,我们在新加坡伟源小学教师代表的陪同下,参加了学校的教学楼、礼堂、专业教室、餐厅,以及学校周边的环境,并对学校建筑设施做了耐心细致地介绍,尤其是伟源小学的办学特色更是吸引了我们太多关注的目光,充满趣味的沙池城堡建造,多角度、全方位的乐高元素呈现,丰富多样的游玩设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我们就深入课堂,分别听了一年级的英文课和戏剧课,以及二年级的数学课。每到一间教室,孩子们都礼貌地向我们问好,别看是低年级的小同学,在任何的区域开展教学他们都能给人们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习惯培养。英文课上,老师围绕一个绘本展开教学,不时有细致地讲解和有针对性地提问。戏剧课上,老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剧本地演练,结合一些实物性的道具,然后搭建舞台让孩子们充分地展示,切身感受到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位置,而集体能帮助自己成就梦想的意义。数学课上,老师由一个问题展开联想,继而分小组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答案,同样重在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探究的地方,此次观摩活动可谓收获颇丰。
随后,回到会议室里,我们还品尝到了伟源小学的校长特意为我们准备的特色美食,以及东南亚一带最为有名的榴莲,还给我们介绍了每道美食的`来历、吃法,我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领略着美食背后的文化。
最后,伟源小学的校领导及教师代表还同我校教师座谈,进一步详细介绍了学校概况、办学理念、办学宗旨、课程设置等,并对我校教师在参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讲解。临走时,伟源小学的校长还给我们学校和到访的每一位老师递上了精美别致的礼品,袋子上还贴有伟源小学的吉祥物和标记,太有意义了,这真是一份饱含心意的特殊礼物啊!愿北京市忠德学校和新加坡伟源小学继续保持友好的往来,增进彼此间的情谊,衷心祝愿两校的明天更美好!